1.你是谁?

1.你是谁?

沂蒙民间有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官娘子死了哭满街,官爷子死了没人抬。”然而,这句俗语里所描述的现象,却因一个人的不幸而发生了大逆转。一位在殡仪馆干了40年的姓孙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我是头一次见到这么隆重的葬礼,整个火葬场里里外外都人山人海,足足有两万人啊!”

其实,他说的只是殡仪馆里,最大、最感人的送别场面并不在那里。

从2014年11月15日开始,在临沂火车站、机场等地方,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匆匆赶来的人就渐渐多起来,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面色凝重,脚步匆匆。他们无一例外地赶往同一个地点:鲁南新时代药业。

在鲁南新时代药业大门口,挂起了青纱黑幔,昔日那些喜笑颜开的同事,个个都是满面悲痛,就连平日威风凛凛的保安也低垂着头。厂区的道路两旁落满了枯黄的树叶,一派肃杀。草坪上平时青翠欲滴的小草也耷拉着脑袋,叶片泛黄、萎靡不振。昔日摇曳的塔松,静立不动……一切都那么肃穆,一切都那么庄严,一切都那么悲伤。人们一想到他,剜心的刺痛就在一瞬间席卷而来,吞噬灵魂的痛又在刹那间撕心裂肺。尚未抵达现场,人们耳边就传来了低沉的哀乐和断续的哭声,只是那哀乐有点别致。人们抬起头来,看到在青纱黑幔之间,他依然像平时一样微笑着,用充满关切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来者。只是这一次,所有人看到的只是他的黑白遗像,不再是那个熟悉的、高大的身躯了。于是,人们憋了一路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泪水潸然而下。虽然悲伤,人们却无法哭天抢地、顿足捶胸,因为现场播放的哀乐是他生前最喜爱的歌曲之一——周华健的《忘忧草》:

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

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

依依不舍的爱过的人,

往往有缘没有分……

心痛心酸心事太微不足道。

来来往往的你我与他,

相识不如相望淡淡一笑。

忘忧草,忘了就好……

歌曲是反复播放的,是整个祭奠现场唯一的乐曲。

他生前说过,人总是要死的,死是灵魂转化的一种存在方式,没有必要播放哀乐。他喜欢《忘忧草》,歌曲唱出了他创业时的酸甜苦辣,也无意中道出了他的心声。尽管歌曲里带着绵绵的伤感和无尽的伤痛,却在劝慰着前来送他一程的人,不要沉湎于悲伤之中,“忘忧草,忘了就好”。

硕大的照片两侧有一副当地书法家写的挽联:

为民造福沥血呕心制妙药丰功与蒙山沂水永在

为国筹谋忠肝义胆献嘉言美誉共清风明月同辉

纵观他的一生,这副挽联可以说概括得恰如其分,40个字就给他57岁的人生画上了一个盖棺定论式的句号。

没有沂蒙传统的孝布,没有燃烧的纸钱,也没有氤氲的香火,所有的人只有一支素洁的白花,满目是低声的哭泣和无尽的泪水。一群人走了,他们抹一把泪默默离开;一群人来了,他们抛一串泪深深鞠躬……一个白天就这样过去了。在褐色的夜空下,一幅用蜡烛摆成的画面,占据了好大的空间,那是一个心形图案,“心”里用蜡烛摆着:赵总走好。摇曳的烛光,巧妙的构图,配上沉沉的《忘忧草》的旋律,那是员工真心缅怀他们的领导啊!

据统计,这个场景被员工和网友转发了几十万次,成为各式各样纪念他的活动中最用心的创意,至今还被网友不停地点赞。

既然是沂蒙人,沂蒙的传统风俗还是要遵循的。停尸两天后,11月16日,人们恋恋不舍地送他上路了。去殡仪馆的路有30里,从327国道上走过。那天,灵车启程了,谁也没有想到人们迟迟不愿离去,他们跟在灵车后面,司机以为他们会跟到厂区大门口,因为从停尸处到厂区大门口,少说也有10里路。“送君一别时,十里长亭处”,也就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是上了国道,司机发现,灵车后面是一支望不到尾的队伍。

司机忍不住喟然长叹:这人有何德何能,居然赢得了那么多人的尊敬?他是谁?

他就是沂蒙汉子赵志全,一个新时期杰出的沂蒙精神的标杆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