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澧溪幼儿园自1985年9月创办至今的三十多年来,始终秉承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园理念,扎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土壤,坚持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中。
十多年来,我们更是依托三轮市级课题的研究科学有序地推进这一工作。2008年,以市级规划课题“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为引领,通过四年的研究,形成了特色课程的框架,使传统文化作为载体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了课程的保障。
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民间文学对于幼儿教育的独特作用和价值。民间文学的体裁很多,包括民间童谣、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童话等,其中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生活记录,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集中反映了人民大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为此,2013年,我们结合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市级课题“智慧阅读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旨在发挥阅读的魅力,带领幼儿读智慧的书,智慧地阅读,做智慧的人。幼儿、家长、教师在民间文学中看见了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感受着古人的育儿智慧,将单纯的读书、听故事融合成了一系列的有趣活动。这不仅获得了幼儿与家长的喜爱,同时也进一步向大家展示了民间文学的语言之美、韵律之美和思想之美。
幼儿在感受民间文学作品时,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情感经验融入作品中,常常分不清是自己的事还是作品的事。在与作品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他们自身被作品所同化,在情感、行为上趋向于作品中的真、善、美的形象,从而矫正自身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画面布局等都给予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如何为孩子创设适合他们的表达表现环境、如何帮助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认知、理解与感受?为此,2018年我们开始了“以民间文学为载体发展幼儿多元表达与表现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旨在给幼儿更多的表现和表达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继续扎实有序地弘扬传统文化。
如今,凝聚多年心血的《慧见民间文学》,意在呈现我园课题研究的心路历程。“见”字本意是看见,展现了我们与民间文学的美好遇见,依托民间文学的多彩内容,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在古文中“见”同“现”,意为“出现、显露、表达”,即“慧现”,这是我们课题研究“发展幼儿多元表达表现能力”的目标。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得到民间文学精髓的浸润,获得人格、品格的培养,帮助幼儿大胆地表达和表现自己对于真、善、美的理解,最终达到“慧见”。
佛曰:“自以慧见问威颜乎?”即以深妙之智慧,达观诸法之识见。我们希望幼儿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民间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启迪自己的智慧,从学习知识到培养性格进而发展成人,帮助幼儿在传承与创新中“慧见无碍,无能遏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