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论与建议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1.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现状来看

教师家长要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后期,我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幼儿自身出发:通过观察或交流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在上课时的表现和交流,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在交往时的情况。)

(2)从教师出发:通过与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为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有关的民间文学表达的环境,并结合民间文学作品本身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引导和训练。

(3)从幼儿的家长出发:家庭是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环境因素。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垫脚石。有了它,孩子们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语言,因此父母是孩子们语言发展的模板。民间文学绘本将作为一个重要素材,帮助家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从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现状来看

幼儿的歌唱能力随年龄增长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很多音乐活动缺乏音乐性和趣味性,孩子们的歌声“虚、白、喊、压”,失去了歌唱的美感。在对幼儿歌唱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结合民间文学内容对幼儿进行基础的歌唱教学,增加音乐活动的趣味性。

3.从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现状来看

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使之从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形象的平面图形符号组合规律及变化特征,多让幼儿画一些意愿画和记忆画,也可以与民间文学阅读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边讲边画。幼儿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否则幼儿只能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即使在技巧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幼儿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4.从幼儿表演能力发展现状来看

首先,精心设计,为幼儿创设童话般的表演环境。道具、场景是表演游戏的物质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表演游戏也一样,不能缺少道具、服装和场景。合适的道具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游戏情景中进行表演。此外,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表演空间和场地。如表演游戏《小熊请客》,幼儿创设了两个场景:大树下和小熊家。当狐狸和第一只小动物说话时,小熊也正在家里打扫和整理;当狐狸敲小熊家的门没有回应时,狐狸“生气地”直踹大门,为幼儿创设了童话般的表演环境。

其次,建立必要的“表演程序”,为游戏推进创造条件。表演游戏是依据剧本发挥想象力进行表演的,它带有一定的表演色彩,比如角色分配、角色装扮、道具准备、场景布置、出场顺序、台词表述以及谢幕等,这些是表演游戏的基本流程。因此,根据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流程,教师和幼儿共同确立游戏的“表演程序”,以此来理解角色的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发展、情绪及情感变化等。

再次,增设技能课程,为幼儿的表演提供支撑。兴趣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倘若幼儿缺少必要的表演技能,也将影响表演的兴趣和热情。经过培养,幼儿表演游戏的兴趣会日益浓厚,能按意愿选择角色,合作游戏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最后,加强指导,为幼儿的表演增添乐趣。有效的指导不仅可以提升表演游戏的质量,也让幼儿切实体验到表演的乐趣。幼儿在表演游戏时要根据自己对作品、角色情节的了解,在语言、动作上进行想象、创造,增添改动,所以它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教师和家长可以借助民间文学中有趣的故事内容,帮助孩子拓展出新的故事情节,帮助他们解决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孩子们的表演更加充实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