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间文学为载体,探究幼儿美术表达表现的形式

四、以民间文学为载体,探究幼儿美术表达表现的形式

民间文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对仗工整的古诗词,又有蕴含了人民美好愿望的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许多的文人墨客也会将自己的理解和故事配以插画等形式表达出来。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画、剪纸等,更是反映了人们生活中的场景和美好愿望。欣赏古人的画作,倾听故事,进行想象,继承传统的美术创作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既新奇又有意义。因此,我们在借助民间文学培养幼儿美术表达表现能力的过程中,将幼儿美术活动形式确定为绘画、美术欣赏和手工三种。

(一)绘画

绘画,实质上反映的是儿童认知的过程,随着语言能力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儿童会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这个时候他们需要通过画画这一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就是兴趣的表现。

民间文学形式多样、作品丰富,根据民间文学作品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美术表达形式开展活动。如小班以古诗《小池》为载体开展拓印画,以古诗《咏柳》为载体开展棉签点画,大班以古诗《江南》为载体开展水墨画,以故事《亡羊补牢》为载体开展故事想象画,以《老鼠嫁女》为载体开展故事情节绘画,以《盘古开天辟地》为载体开展人物动作绘画,等等。

(二)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内容之一,指有意识地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鉴赏、理解,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欣赏过程是由幼儿所能接受的、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美术作品触发感知的,引起联想和情感活动,体验和认识作品内容、形式的审美属性,从中获得美感。

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的插画、水墨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够表达文学内容,同时也能够传达绘画作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幼儿在观察、感知作品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想象,同时通过美术欣赏活动更能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热情,学习不同绘画表现技能,从而促进幼儿表现美和审视美的能力。

如在主题活动“在秋天里”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去周浦公园做了一次写生。但是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却不甚满意。在评价分享的环节中,孩子们纷纷对钱成画上的一团一团线条表示了歧义,都觉得不好看。但是钱成却辩解称,这是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时候飞舞的路线。小杰也举起自己的作品,我的树叶是在地上滚的。尽管小画手们不停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但是获得的赞同却寥寥无几。小画手们从兴高采烈逐渐变得垂头丧气。

(三)手工

手工能够为孩子们带来精细动作能力的锻炼,也就是思维意识和肌肉运动的统一协调。孩子会在手工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越来越精准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孩子从模仿到创作的手工活动,正是创造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观察现实事物与创造想象事物的过程中,孩子头脑中的联结丰富了,创意正是由此产生的。

在本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手工活动中的剪纸和泥塑活动。因为剪纸和泥塑也是中国传统美术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剪纸和泥塑作品的欣赏,幼儿能够进一步感受、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创作的兴趣。

如中班以古诗《一望二三里》为载体,开展烟村撕贴添画;以故事《楼梯间的花娘》为载体,开展剪纸活动;以童谣《小老鼠上灯台》为载体,开展剪贴活动;以古诗《春江晚景》为载体,开展泥塑活动;等等。幼儿通过自己小小的双手,运用剪、捏等不同方式创造出不同于绘画的立体作品,使得幼儿对于美的表现越来越直观和立体,从不同的成就中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对于美的不同表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