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在大环境下走向式微
2025年11月19日
二、民间文学在大环境下走向式微
民间文学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源泉,它记录了各民族的起源、历史、发展及先祖的功业,口传着历代传下来的生产、生活经验与智慧,展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生活实践传统、社会风俗画面,熔铸着各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审美特性等,既是个体的生命表述和族群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李荣启在他的《论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提到,由于当代社会城镇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农耕时期的传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正在解体,以民间生活为土壤且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式微。受众群体日益减少,代表性传承人进入了去世的高发期,一些民间文学项目处于急需实施抢救性保护的濒危状态。针对当下环境中民间文学日渐式微的形势,2017年吉首大学满英子老师也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困境与保护对策》一文中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她认为民间文学口头传述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开始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迫切需要对民间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持有正确的认知,并且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寻有效的保护措施,改善民间文学的困境,加强对民间文学的有效保护,争取较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