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民间文学为载体,发展幼儿多元表达表现能力的成效研究

五、关于以民间文学为载体,发展幼儿多元表达表现能力的成效研究

本课题在实施时,通过情景体验、情境感受、肢体表现法、意境感受法、角色代入、合作表现等方式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并对环境因素、表演本体、辅助元素、参与对象等多个层面展开研究,能根据实践提供教育教学“活动方案、案例分析”等,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总结以民间文学为载体,发展幼儿多元表达与表现能力的实施途径、方法和策略。同时,我们还探索怎样进行“通感表达”和“艺术同构”,即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将说、唱、画、演整合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本文献综述必将为我们以民间文学为载体,发展幼儿多元表达表现能力的探索和研究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支撑。我们提出对民间文学作品内容进行筛选、改编,初衷是帮助教师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综合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幼儿发展认知、情感及能力的培养。

在研究、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再现民间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但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音乐、美术、舞台等表达表现能力的发展。

这些通过改编的内容和形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多元的表达表现空间,而且幼儿的创造性的表达表现机会更多了;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而且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们重视的是幼儿情感与生活经验的积累,使他们主动愉悦地体验,并把自己内心的体验艺术性地表现出来,真正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