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界定内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确立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根据2035年教育远景战略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聚焦当前,提出了未来五年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其中,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有近三千年教育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从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营养,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中国思维、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必须从幼儿教育开始。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的规模不断扩大,幼儿教育的水平在飞速发展,与国际接轨。幼儿教育在走向世界的同时,逐渐地加快了“去本土化”的脚步。“去本土化”是指本国本民族的一些传统的文化教育观念和方法逐渐被现代的国外的教育内容、方法所代替。许多孩子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于传统礼仪更是不知所云。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而忽视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是不利的。
目前,在幼儿园教材中,有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了解一些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感受简单的茶文化,认识传统的民族服饰、美食,开展“我是中国人”“过新年”等主题活动。但是涉及的内容还是不够丰富,民族文化教育方向存在着一些偏差,如偏重知识的灌输,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过分强调当前幼儿文化教育的多元性发展,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发展;重模仿继承,忽视创新;缺乏长期、完整的计划等。
近些年来,我园依托三轮市级课题的研究科学有序地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2008年以“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为引领,通过四年的研究,形成了民间游戏、民间美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的特色课程框架,使传统文化作为载体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了课程保障。2013年,我们的市级课题“智慧阅读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研究的成果——《爱上民间艺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2018年我们开始了“以民间文学为载体促进幼儿多元表达和表现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继续扎实有序地弘扬传统文化。
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我园在前期已有一定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专家、学者、幼儿园等对民间文学在幼儿园开展的现状、优势及对幼儿成长的作用的看法等,总结了当前幼儿园民间文学中部分内容取得的成就,力求加深对多元表达表现有关教育内涵的认识,在寻求较为充分的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构建起我园实施“以民间文学为载体,发展幼儿多元表达与表现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