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间文学为载体,制定幼儿美术表达表现的目标
(一)目标制定依据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指导美术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关键准则。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制定幼儿美术表达表现能力的目标,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美术元素、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要求。
1.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美术元素
民间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童谣等不同的内容,这些内容中运用不同的方式向人们传达着当时境况下人们的生活、服饰、环境、各类活动的场景。对民间文学内容中美术元素的挖掘和探究,能够极大地丰富幼儿真实的美术体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和美术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幼儿萌发初步的表现美、感受美的情趣。幼儿通过对物体形象的绘画、对环境景物的描绘、对故事场景的想象等方式,能够更好地掌握具体的人物绘画、场景中的意境体现等内容,获得技能和情感的双重提升。
2.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
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也是制定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幼儿美术是幼儿从事的视觉艺术活动,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线条、造型和色彩等,并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表达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因此,终极目标中包含了了解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并且通过对美术符号系统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3.社会发展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和“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
(二)各年龄段美术表达表现的目标

(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