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间文学为载体,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表现能力的途径
(一)与环境创设相融合
在我们学校的公共环境中,很多地方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童谣、古诗、故事等,皆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走进我们学校,到处能感受到浓厚的民间文学氛围。当孩子们在散步时,三五成群地指读着童谣,争相介绍《三个和尚》《司马光砸缸》《西游记》等故事时,他们在自发地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体验了乐趣,提高了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了语言的表达表现能力。


(二)与基础性课程相融合
1.生活活动
在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的时间尽管较为零碎,但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午餐时间、点心前、盥洗时间、午睡前后、离园前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零碎时间,组织一些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活动。例如,在生活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们将童谣、古诗等进行改编,变成《洗手歌》《进餐歌》《午睡歌》等,在和孩子们一起学学念念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生活活动中,我们也会借助一些传统故事,和孩子们一起聊聊关于谦让、孝顺等良好品质的话题。例如,欣赏《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故事,聊聊这些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又如,在午睡前,教师也会和孩子们讲述一些民间文学方面的小故事。用过点心后,各个班级也会开展“小小故事会”等活动,孩子们是故事会的小主角,可以说一些听过、学过的成语小故事、神话故事等,活动调动了孩子们用语言表达民间文学的兴趣。不同形式的生活活动,充分利用了孩子们的各种经验及这些经验的不同特点,促使幼儿对民间文学有更多的学习与了解的机会。

2.学习活动
(1)集体活动
孩子们的学习活动都是借助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的,一个主题围绕一个话题来进行,话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民间文学就渗透在各个主题活动中,和其他活动一起共同促进孩子们各方面智能的发展。从小班到大班,从童谣到神话故事,从诵念到讲演,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的体裁形式、不同的语言表现方式,我们都有所涉及。以大班的主题“我是中国人”为例,适宜融合的故事有《小青花》《盘古开天辟地》《愚公移山》《程门立雪》《晏子使楚》等,可以开展的古诗教学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回乡偶书》《游子吟》等。这些民间文学教育活动和主题活动相融合,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2)个别化
在创设个别化区域时,语言区是我们的重点思考区域之一。提供哪些适合幼儿阅读的民间文学作品,如何激发幼儿关于民间文学的表达兴趣,提供哪些活动开展的材料等,都是我们平时需要思考的。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与发展目标,我们提供适合该年龄段阅读的民间故事、童谣等。同时,我们也让幼儿一起参与材料的收集,如请他们一起带民间故事书来园等,让他们加入材料提供的行列中来。其次,我们不仅提供传统书籍,还提供不同的教师自制图书、亲子自制图书等,不同材料制作的图书,例如纺织布制成的图书、点读笔图书、录音笔图书等,孩子们也更乐意翻看、叙述。孩子们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相互交流与表达,体验表达的快乐与自信。
(三)和特色活动相融合
我园的特色活动是对传统活动的深入与延伸,借助特色活动的开展,打破班级、年龄的界限,孩子们在参与各类特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民间文学的神奇与多彩,利于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
1.节日活动
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该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我园抓住传统节日教育的价值,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了解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等,同时健康情感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例如,每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会开展庆祝活动,春节、端午、中秋等不同的民俗节日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我们以与节日相关的故事为抓手,如《年的故事》《小艾的端午节》《嫦娥奔月》等,通过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孩子们在看看、说说这些节日故事的过程中,在不断内化与表达的过程中,对于节日的由来、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体验,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善良、勤劳、勇敢等健康的情感品德。


2.大活动
各类大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孩子们的在园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达表现的兴趣。例如,亲子诵读的活动,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站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多了一份甜蜜的回忆,在互动过程中,孩子们的表达更具自信。尝试着学大人的抑扬顿挫,对于文化瑰宝更多了一分理解,并且更愿意说、更敢于说。在趣味化、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得到优美语言的熏陶,接受丰富的语言刺激,感受精彩语言的表达。在亲近国学、感受经典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语言的感悟力与表达力也得以提高。
又如举办新年故事会时,孩子们欢聚在一起,即使年龄不同、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也毫不影响小小的故事讲述者们自信表达的信念。小小的观众沉浸于各个有趣的故事之中,无论是表达者还是倾听者,都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民间故事表达表现的兴趣。

3.民艺大串门
“民艺大串门”这个社团活动,是孩子们每周最期待的活动之一。不同的小社团,都能让孩子们发挥自己所长,习得各种不同的本领。“民间文学”社团,带孩子们遨游在文化瑰宝的海洋中,诵念童谣、诵读古诗、聆听传统故事,多样的体裁形式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文化感受。孩子们乐于将自己在社团中的所学所得分享给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在一些自由活动时间,也会偶尔“蹦跶”出几首童谣、几个成语,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与我们的民间文学走得越来越亲近。
(四)和家园互动相融合
家园之窗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之一。在家园之窗中,各个班级都有一个版面叫作“牙牙学语”,教师会在这个版面中,分享每周幼儿习得的童谣、故事、古诗等,同时给出一些小阅读建议,让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引导孩子分享在园学到的本领,增加孩子在家中的语言表达表现。在家园之窗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例如读书漂流瓶、好书推荐等,这些活动的内容也都可以和我们的民间文学相结合,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让我们的书香文化传播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