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融于幼儿劳动教育中

(二)将传统文化融于幼儿劳动教育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始终将勤勉劳作视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崇尚“天道酬勤”“天亦惟用勤毖我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理念。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现代转化,有助于提升劳动教育的品质,使其更富人文属性和历史底蕴。

劳动教育的开展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规律,循序渐进地在不同学习阶段开设相应课程,激发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内生动力。在现阶段的幼儿劳动教育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是日常幼儿做的最多、开展范围最广的“自我服务”和“值日生”活动。虽然教师和家长都认可需要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但是因为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缺乏顶层设计,劳动教育内容不全面,劳动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对于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不够细致、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在实际生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崇尚劳动、爱劳动,身体力行地参加劳动,更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舆论环境,增强幼儿对于劳动的情感认同,传承中华民族爱劳动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