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间文学到幼儿发展

第一节 从民间文学到幼儿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数千年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中国悠久历史和文明的熏陶,让幼儿对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初步的了解,从小就能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

民间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间文学作为教育载体,充分利用民间文学中丰富、宝贵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能让幼儿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情感,萌发民族认同感,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能为幼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通过民间文学与一日生活的不断融合,我们发现孩子对于民间文学的兴趣和熟悉度不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如何运用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推动幼儿教学的持续发展,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求还是我们后续研究中需要不断加强的。

参照《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中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发展目标以及我园开展民间文学活动的目标和现状制定本评价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结合“说唱画演”不同的表现形式,收集整理了幼儿语言、歌唱、美术、表演等表达表现方面的评价指标和制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