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运用”是最有效的阅读
七、作业设计:“运用”是最有效的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其目的任务简单地说便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髙语文素质,使他们真正获得全面的发展。而能力不可能靠“听”“讲”便能获得,它必须更多地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因此,阅读课堂教学,从阅读、理解、内化到鉴赏评论、表达,都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训练过程。因此,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作业练习,就同样应该贯串阅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获得“发展”的意义,而不应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与此同时,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也都可以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过程中得到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业确是最有效的阅读方式。
然而,遗憾的是在阅读教学的设计中,“作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讲深讲透”的遗风长存,排挤了课堂作业的应有位置;机械重复的“题海”是对作业缺少科学研究的表现;而阅读教学训练意识薄弱带来的效率低下,又紧密联系着作业问题。看来对阅读课中作业个性的理论探讨和操作设计,对于克服阅读教学的时弊,是一项具有针对性和紧迫性的课题。
作业是师生为完成教与学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作定向、独立地操作。阅读教学中的作业具有与其他学科同样的共性。这主要有:
(一)发展性。作业是使学生获得“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业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因为作业过程始终伴随着观察、思考、想象、记忆等智力活动。而作业对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发展,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设计得当的作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完成适度的作业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不能离开了作业训练。但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并不十分重视作业的科学设计;而往往贪图方便搬用现成的作业题,或只是机械重复地让学生作某种练习,或片面理解“熟能生巧”搞“题海战”和“作业大运动量”等等。这只能适得其反,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作业也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手段。因为许多作业的内容都直接或简接地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意、道德行为的参与。我们不能忽视作业的品德养成作用。
(二)中介性。作业是教与学的重要中介。教师的教要通过作业来传递;学生的学要通过作业来落实。作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承前启后,承上启下,使教学流程保持畅通无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评介性。学生作业速度的快慢,对作业难易度的反映,答案对错的比例,是教学评价的最重要、最及时、最准确的客观依据。通过作业活动,学生最容易获得对学习内容的自我鉴定,从而及时地调整学习计划,准确地把握拓进方向,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作业评定,教师也最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准确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节教学节奏,把握教学进程,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设计合理的作业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另一方面,阅读教学的特点,又决定了阅读课堂作业还具有自己的个性。这主要表现在:
(一)综合性。每一篇阅读课文不仅具有交际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同时又具有文学性、知识性等等,这就决定了阅读作业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应用性。语文是思想交际的工具。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听说读写活动。阅读课文是生活图景的反映,与生活实际有着最密切的联系,这就赋予阅读作业应当有极强的应用性。
(三)多样性。鉴于阅读课文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阅读作业的形式也远比其他学科的作业形式显得丰富多样。从大的方面说,如观察、思考检査、演示、实验、口述、笔答、图解、创作等等,几乎无所不有。
作业,意味着人体器官的解放。让儿童的手、脑、耳、目、口、鼻各种器官都积极动员起来,为达到学习目标经受锻炼,为此必然要使作业以多种形式,自然地、巧妙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程活动中去,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环节,乃至点缀性的占用二三分钟。这就关系到教师对作业的科学设计,以保证顺利地有效地进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以讲带练,以练代讲,讲练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各种阅读作业的类型及其效能,这样方能在备课时作合理的穿插设计,化讲为练,真正把阅读课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过程。下面就常见的阅读作业设计类型作简要的介绍评价:
(一)重复模仿型作业
指那些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要求学生作重复仿效式的作业设计。重复模仿型作业对于基本功的练习是必要的,它可以巩固知识,逐步形成技能。另外,对于养成学生细心认真、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有显著作用。因此,重复模仿型作业在阅读教学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具有特殊地位。如常用的读书、背诵、听写、复述、积词、抄书等。
重复模仿型作业也有机械呆板的一面,不利于培养创新性。在设计此类作业时,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过多采用,否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束缚思想。
(二)简单变式型作业
指那些将课本上的内容稍作变化而形成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作业。如阅读课中的词语搭配、选择填空、列举近义词、反义词、改正病句、确定读音、组词换词、比较句式等等。简单变式型作业具有重复模仿型作业的全部优点,又有训练目标明确、形式多样、难度不大的长处,容易引起儿童的作业兴趣。
教师设计一些简单变式型作业,穿插在导读课文的各个环节,以练代讲,化讲为练,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要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句子的意思写具体的,大的、小的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黑客)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这样一填,就充分显示了两种写具体的方法。前一句是先从形状和动作的两方面分说,后总说。后一句是先总说,再从大小、颜色,三方面分说,再总结。显然,这样一练,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三)理解内化型作业
指那些旨在化解教材难点,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作业。在阅读课中如概括层意、段意,回答问题,解析句子含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都属这一类。通过精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来理解课文内容,远比教师的单向灌输有效。一位老师教《穷人》一课时,对其中的几个难句含义,就不是采用讲解的方式,而是穿插了一组作业:
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句子的含义,在正确的答案后边打“√”,并说说道理。
1.“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2)桑娜在生活上没有过分的追求。()
(3)桑娜不必为孩子吃药花钱。()
学生读读上下文比一比,填一填,再说一说理由,就准确地化解了难句,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使培养语文能力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迁移延伸型作业
练习的本质是一种积极迁移,设计练习时既要异于旧知,又要含有旧知,置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于其间,以引发学生在产生新知与相关旧知的联系中,拓进延伸,有所发展。这也正是这类作业题的基本特征。如在教《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时,教师在深读全文的基础上,出示南瓜和西红柿的图片,观察后要学生模仿课文,创造性地完成这样一道作业题:
学习小燕子的观察方法,填一填:

这道作业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又复习巩固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而全部内容,又是与课文紧密相关,只把课文中的“冬瓜”和“茄子”,改成“南瓜”和“西红柿”,是对所学知识的积极迁移和延伸。
(五)应用实践型作业
将阅读所得付诸于生活应用或工作实践的练习题。“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标,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应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智能,形成技能技巧,而且应用性强的作业可以使儿童具体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
阅读是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阅读活动充斥在儿童生活的周围,可以说,生活的天地有多大,阅读应用的天地也就有多大,这就为阅读教学设计应用实践型作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读报读书活动,演讲讨论活动,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写请假条、留言条、通知、条据、书信,作会议记录,订公约规则,写春联标语等等,无不与阅读成果的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变通创造型作业
即那些能运用已有知识,经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得到独创性结果的作业。这种作业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语文科中,学生写出立意新颖、构思独特的作文或见解特具的读书笔记、问题解答之类,固然是一种创造型作业,教师设计的一些变通性强的作业,也可以是富有创造性的。如教《蝙蝠与雷达》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三道填充题:
1.人们从蝙蝠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用它来()。
2.我知道()的发明,用它来(),是从()得到启示的。
3.我觉得还可以从()得到启示,来发明(),用它来()。
显然,这其中的第三道是教师鼓励学生从《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中去发展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富有变通性的作业题。
(七)弹性选择型作业
划一的作业,不利于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必然会使一部分孩子处于被动状态,影响作业效能。如果教师能设计一种多梯级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度衡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范围之内有选择的自由度,必然能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如一位老师导读《做风车的故事》一课后,设计了以下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其中的二分之一。
1.根据课文内容,你能给课题另换上三个比较确切的题目吗?
2.请你把牛顿做风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周围的伙伴听。
3.牛顿是个大科学家,你知道牛顿有哪些发明吗?
4.你受到过别人的夸奖吗?因为什么事受到谁的夸奖,请你写下来,有机会请你在班上交流,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你。
5.写出“希罕”的近义词。
6.用“·得意”、“难受”两词写一句话。
7.观察文中插图,画面上的人物都很可爱,你能用一二句话写出他们的动作神态吗?
8.仿写课文4-6节,要注意人物的心情变化。
9.回家试做一架纸风车,你能行吗?
10.你在影片、电视或课外书上,看到过有关科学家成长的故事吗?能不能在课余时间向同学们作一介绍。
11.自己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并加以完成。
清代教育家颜元在《总论诸儒讲学》中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者八九,则生民幸甚,吾道幸甚!”阅读教学要走出“多劳少得”的低谷,提髙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重讲轻练”的传统中解脱出来,优化作业设计,提倡“习行之功”,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在阅读教学中得到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