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读法设计:在反馈中“诊断”、提升
七、测读法设计:在反馈中“诊断”、提升
测试作为学习评定的一种手段,要求正确地把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加以数量化,这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也同样需要。狭义的阅读测验要求根据客观标准对阅读技能的水平加以数量化,在国外是采取标准测验的方式进行的。在国内,以杭州大学教育系朱作仁教授等所承担的联合国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定点研究定型的项目《中小学毕业生默读量表》也已问世。但是,广义的阅读测验,也应包括目前仍为广大教师所采用的通过读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辨别、理解能力等方面作直接的经验水平的检测。这种具有测试性的读法,一般常用的有六种:
(一)听读
通过听广播、录音或别人的朗读,尔后复述大意或回答有关问题,不仅可以测出听的能力,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测试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听读又是一种学习朗读的训练方式,通过听示范性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正音,培养语感,掌握表情达意的技巧。听读的这种多功能作用,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随着对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正在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
(二)抽读
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随意抽样指定某个学生朗读某篇课文(全文或部分),让全班同学作听读、评析。抽读,是一种常用的检査学生阅读能力或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对全班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阅读训练的好形式。抽读的关键在于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单独操作,但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做,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听读的积极性;通过对同学朗读表现的比较、分析,又可以进一步明确学习朗读的努力方向,提髙朗读能力。而对被抽査的学生来说,通过大家的评价,既可以得到正面激励,又有助于了解自己朗读中的缺陷或不良习惯,找到努力方向。
(三)答读
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可以作为答案的部分课文以朗读作答。答读是一种比较好的测读方法,从学生对答案的寻找和回答准确度,可以测出学生的阅读速度(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速读课文的过程)和阅读理解能力。而答读中又可以充分显示学生的朗读水平。答读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设计好能够以读代答,难度适当,有较髙检测效度的问题。学生答读后,也可以让学生民主讨论评议,论长道短,从中提髙朗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四)笔读
这是一种用卷面形式检测学生阅读能力,并为语文教师所广泛采用的方法。现在语文测试中的阅读题,即提供一箱阅读材料,让学生按要求圈划,并完成各种书面练习(如选择读音、解释词义、分析句意、分层分段、概括中心或主要内容等等),从中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就是一种检测性的笔读。笔读能有效地测出学生的默读水平和全面的阅读理解能力,包容量大,覆盖面广。采用笔读一定要选择好合适的阅读材料、避免过难或过易。习题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题意明晰,题型科学。对笔读卷要认真批改、仔细分析,方能对学生阅读能力作出正确评价,获取反馈信息、明确进一步提高的方向和方法。
(五)改读
通过改变课文原型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改读过程中,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所以也具有检测价值。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改读”,常用的有改词语、改句式、改人称改叙述顺序、改体裁(如诗歌改成故事、散文)等。
运用改读法阅读,是作为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而采用的,因此,“改”不是目的,课文原先的基本内容不能随意改变,同时,教师要明确不同的改读有其不同的目的。如改词语句式,是为了使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改人称,是为了使学生体会人称代词的正确用法和作者对叙述角度的选择;改叙述顺序,是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顺序、倒叙、插叙的区别和作用;改体裁,是为了使学生明白不同体裁的特点。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改读训练时,才能目标明确,收到实效。
(六)评读
在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评议判定朗读成绩。评读作为一种对读的检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演读、听读、答读、抽读等各个方面。同时,评读又是一种有效的能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训练方法。在运用评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评定标准,如果孰优孰劣不很清楚,评议就会徒费唇舌。同时,评议要一分为二,既充分肯定同学的长处,也能正确地指出不足,让被评的学生得到正面激励。另外,在评读活动中,教师既要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正确引导,及时小结提高,使学生在评读过程中真正能较快地提高朗读能力。
(七)背读
这是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准确记忆课文的一种阅读方法。背诵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记住它的语言形式。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仍有其重要地位。背诵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
背读不等于“死记硬背”,从心理学上讲,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死记只是一种有目的的强迫记忆,维持时间很短;背读则主要依靠对口腔肌肉的一连串运动定式的不随意记忆,心理学上称为“语言运动记忆”,它具有极大的容量和稳固性,可以长期保持甚至终身不忘,因而对个人语言习惯的形式和语感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运用背诵法要注意两点:
1.内容要精。不仅是要求背诵的课文要有记忆价值,而且在学生心理上能产生比较强烈的记忆要求,全学期还要有一定的控制量。如果背诵的内容不精当,太多太杂,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2.方法要巧。指导学生背诵要灵活运用恰当的记忆方法。一般常用的有:(1)提纲法。将层次段落排列成整齐的提纲,用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作为记忆线索。(2)关键词语法。在课文各部分找出一些富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作为联想媒介,帮助背诵。(3)图表法。将课文内容列成图表,以图像符号帮助记忆。(4)反复记诵法。就是运用遗忘曲线原理,先间隔较短时间复诵,以后渐次加大间隔时间,直至牢固记忆。(5)分读记忆法。将背诵材料分成几部分,再一部分一部分地熟读成诵,逐步扩大背诵分量。
语文教学要以训练为主线,强调在语文活动中学语文。而阅读技能的形成,更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因为阅读作为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不仅要求能迅速有效地感知文字符号,完善地理解和记忆文字内容,而且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尽快地对读物加以概括化和简约化,才能对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迅速把握句子的意思,领会上下文的联系和照应。
语文教学中的练读活动,不仅可以训练阅读能力,也可以训练听、说、写的能力,综合性地发挥阅读的传播功能,知识扩展功能,智力开发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美感陶冶功能和语文训练功能。
练读固然是学生的阅读活动,但教师也应当从中体现主导作用。特别是要在练读的方向性、科学性、程序性和方法上加以恰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