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法设计:时代对阅读教学的挑战

五、速读法设计:时代对阅读教学的挑战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势头,必然导致知识总量的激增,而传递这些知识信息的书刊更以飞快的速度在增加,这就要求人们能迅速阅读它、利用它。然而,科学研究表明,今天大多数人的阅读速度却还和五十至一百年前的速度一样,一分钟为150至200个单词。[1]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速读能力,就特别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已成为时代向阅读课堂教学设计提出的一项挑战。

在语文教学中研究速读问题,必须把提高速度和加强理解能力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美国阅读专家施道弗博士认为阅读速度不能离开阅读效率来孤立看待。而阅读效率包括了速度和理解率这一对互相制约的矛盾。一般说来,为了达到一定的阅读效率,速度较快时,理解率就会降低一些;如果追求理解的透彻,那么速度就会产生影响。因此,孤立地强调速度或理解率,都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2]

旨在提高阅读效率的速读研究,是与“促进理解”这一目标不能分割的,目前速读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

(一)快读

也叫“快速阅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不只是追求速度上的快,而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的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快读法,可以使学生从课文中很快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东西,起一种信息检索的作用。快读法可以应用于教学全程的各个环节,既可用于初读时浏览大意,也可作为精读阶段的辅助方法。

快读的可能性首先是因为人的视觉感受有很大的潜力。视网膜每分钟能传递1010个字节,而一般人的阅读,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指数。通过训练,随着视读广度的增大,知觉单元也同时增大,阅读速度就可以提高。同时,读物负载的信息量,往往有主要的、次要的、多余的区别。如果我们能选择主要的信息阅读,速度也能大大加快。另外,文字材料的组织是有规则的。如果我们能充分运用文章学、逻辑学、修辞学、语法学的规律去阅读分析,就能借助这些规律的模式特点而加快阅读速度。

训练学生的快读能力,第一,必须养成无声阅读的好习惯,排除阅读过程中的“内听”现象,简化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第二,要科学用眼,尽力扩大视读广度,以词语、句子、句群作为阅读单位,而不是逐字阅读。第三,要善于运用抓住课文中本质信息的方法,排除次要信息和无关信息。

(二)猜读

猜读是指在阅读生活中对遇到的障碍(不认识的字、词,不甚理解的含义)借助于联系前后文,观察插图和回忆有关的生活经验,作大胆的猜想来扫除障碍。或是阅读时对后文的内容先作预想猜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运用猜读法阅读,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阅读者产生一种急于印证预先猜想是否正确的心理意向,因此对文字语言的选择性理解的效率会大大加快,而且常常用扫视的方法摘取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实践证明,猜读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它不仅在成年人的阅读活动中被经常应用,同样在小学生的阅读活动中也被不自觉地运用。王振球同志在《猜读一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好办法》一文中介绍了他的一次调查结果,说明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几乎全部得益于课外阅读,而这些学生的课外阅读又无一不用猜读法。

(三)扫读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快速阅读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一目十行”,迅速扫视,捕捉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在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有迅速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段落大意等要求,学生就必须有相应的扫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扫读的作用就更大。如一书到手,先总要大致翻阅扫读一下,了解这本书大概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读的价值。一本书不可能一次读完,这样在下一次续读时,可用扫读法阅读已读过的部分,将前后内容连贯起来,有助于理解。一本书读完后,还可用扫读法再复读一遍,使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清晰、完整、牢固。扫读可以增加阅读量,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有关材料的总的认识,了解读物大意。

(四)跳读

跳读不同于扫读,扫读是逐页扫视,而跳读是有舍有取,跳跃前进。也就是略去一些内容,只撷取读物中关键部分的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跳读不光是为了提髙阅读速度,还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髙阅读效率。因为跳读的意义在于对读物作大幅度扫描,舍去非本质信息,捕捉本质信息,作新的接通和组合,形成最佳思维流程,也就是理解教材的最短程。

跳读法的运用,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以标题、小标题为主要阅读对象;二是以书中的图表、插图为主要阅读对象;三是以关键词语为主要阅读对象;四是以各段的首尾为主要阅读对象;五是以句子主干(略去修饰语、补充语)为主要阅读对象;六是以随意确定的词句为主要阅读对象。当然,在实际阅读活动中,这些跳读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五)搞读

这是快速了解读物内容或只在读物中了解某一方面内容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摘读的方法得到经常应用。如中心段的阅读,过渡段的研究,开头结尾的推敲,提问答案的寻求等等,都要求学生只摘出课文中需要的部分,并紧扣教师的要求作深入的理解阅读,摘读的主要过程为:

1.确定要求。也就是决定要选择读物中哪一部分内容作深入阅读,为摘读提出具体目标。

2.泛读寻找。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全文,捕捉要摘读的部分,也就是为摘读选定内容。

3.细读理解。对选定的部分作深入的理解阅读,按目标探求答案。

4.返顾全文。即联系全文主要内容,再作整体理解。

(六)面式读

不以一个一个的字为注视单位,而以一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这种面式阅读视界较宽、眼停次数少,所以能大大提高阅读速度。面式阅读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能,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才能形成。一般的练习方法有:

1.卡片闪视法。每张卡片写一个句子,用很短的时间在学生眼前闪示后,让学生复述。卡片闪视可以通过卡片内容的逐步增力口(由词、词组到句子,由短句到长句),闪视时间的逐步缩短来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

2.组读法。将一段文章按词组编组,用符号加以框示,然后以框示的部分作为每次眼停的阅读单位快速阅读,随后让学生复述大意。组读也可以通过编组框示的逐步增大(由词到词组、句、句群)和出示时间的逐步缩短来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

运用面式阅读法接收文字信息,决不是不分主次的兼收并蓄,同样也要以选择有用的信息为目的,理解的重点该是课文的主要部分,这个要求应当体现在训练和运用之中。

③《湖南教育》1987年第6期。

注释

[1]列·赫罗其夫《快速阅读法》,中国青年出版社。

[2]《一个关于阅读效率的公式》,《语文教学通讯》198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