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教学弹性设计的表述

七、阅读课堂教学弹性设计的表述

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只是教师事前的一种预测计划,而真正的过程则有待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创造,也就是说必须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动态生成。因此,最科学的预测计划都不可能与课堂教学进行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这样对课堂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师事先有尽可能深入的调查研究,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另一方面,“设计”应当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具有能充分适应课堂教学现实的“弹性”和“可塑性”。这种“弹性”和“可塑性”要求,并不等于备课可以简单一点、马虎一点。相反、它要求教师的备课更深入、更实际。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专业修养和教学技能。而且,这种“弹性”和“可塑性”也应当在教案中有恰当的体现。那么,“弹性”设计在教案中该如何表述呢?

(一)列举式

学生对某一问题情境的研读,无疑会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重点的各种认识和体验。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呈现这种差异性,正是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具体体现。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时有所考虑,并在教案中将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认识和体验,加以一一列举。如一位老师所写的课文《火烧云》的备课笔记,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

掲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火烧云》(板书课题)1.为什么叫“火烧云’’呢?请自由读课文,然后从课文中找出一句未回答。(“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是比喻句、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火烧云的范围很大,很壮观。)

3.如果老师把句中的“烧”字换成“红”字,意思通不通?(通)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要用“烧”字呢?

学生可能作出的答案列举(弹性设计):

①用了“红”和后面的“红彤彤”重复了。

②用“烧”字可以和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

题目就是“火烧云”,这里用“烧”字起到了点题作用。SS④用上“烧”字给人以动感,变化的感受。

……

为什么句中的“烧”字不能换成“红”字?对这一问题的研读,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希望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必须在备课时作现场设想,并记录在教案中,为做到灵活、高效的现场调控创造条件。

(二)个案式

阅读课堂教学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研读,教师设计的研读专题,必然会具有大跨度、大容量的特点。即设置一个或几个大的问题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点来研读交流。如一位老师教学《猫》这篇课文的设计是先提炼主线:课文中写了哪两种猫?(大猫、小猫)多少只大猫、多少只小猫?(一只大猫、一群小猫)是怎样的一只大猫和一群小猫?(一只“古怪的”大猫和一群“淘气的”小猫)说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作者讨厌猫呢?(不,是喜爱)这样,板书便把课文主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只)(古怪的)(大)

猫——(喜爱)

(一群)(淘气的)(小)

于是,老师的教案中便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

……

3.请大家细读课文,注意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句子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你可以重点选一句你体会最深刻的句子,作一番细细赏读,把这个句子是怎样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讲析给大家听。

(学生研读课文,各人独立准备,教师巡回了解指导。)

4.学生将准备好的一句在4人小小组中交流讨论,互相帮助。教师座间巡回指导,并物色交流对象。

5.组织课堂典型交流,群体评议。

课堂交流的个案示例(弹性设计),如:“我对课文中这一句体会特深:'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句子中‘写作的时候’、‘跳’、‘踩’这些词好像写的都是猫对作者的干扰。因为“写作”是最需要安靜的,一只猫“跳”上来,在稿纸上乱“踩”,怎么会不让作者讨厌。可是,不。从“印上几朵小梅花”中可以看出作者并不讨厌,而是充满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您想,猫的脏脚印,在作者的眼里竟成了多么美丽的小梅花,这不是最深地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吗!”

……

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可能找出来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多达十几处,若把每一处都写出来,会显得太繁;但若一处不写,对学生研读的方向、质量、方式就会缺失了具体目标,也不利于课堂的现场指导。所以选择其中的几个案例作一蓝本,以便让其余句例有个对照的标准,也不失为是弹性设计的一种良策。

(三)反思

教师对阅读教学设计的问题,当然需要考虑好它的正确答案应该是怎样的。但是,也不能搞答案的“唯一化”、“标准化”,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独立思考后产生多种答案的可能性。只要学生的认识没有大错,这些求异创新思维的“嫩芽”,都应当受到老师的小心呵护。因此,考虑到课堂教学的这种“生命活动”的丰富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对提问进行反思,对学生可能会有的“异说”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设计好如何作科学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引导。这些必要的“反思”和“引导”也是教案的弹性设计中应有的内容。

在一位教师拟定的《小壁虎借尾巴》的教案中,就有这样的内容陈述:SS……

6.启发小朋友质疑问难。

假如小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引导?(弹性设计)

①小壁虎是小小的爬虫,为什么要叫它“壁虎”,“老虎”是很大的呀。(可这样启发:你们看过壁虎扑食苍蝇这类害虫吗?它扑过去的时候多勇猛,你不觉得像老虎一样吗?它可真是墙壁上的老虎呀!)

②我外婆说壁虎的尿有毒,射在小孩的眼睛里,眼睛要瞎的(可这样引导:壁虎是专门吃害虫的益虫。你想,过去大人们为什么这样说,那是要小孩子不要去捉壁虎玩,实际上是在保护壁虎呀!)

③既然小壁虎的尾巴会自己长出来,壁虎妈妈为什么不先告诉小壁虎呢?省得它到处借尾巴。(可这样启发:你知道为什么壁虎妈妈不告诉小壁虎吗?那是要小壁虎自己去动脑筋、长长见识,学会跟别人打交道。)

……

(四)多元式

阅读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注意发展学生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整体素质,就应当提倡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事多思这种多元的教学思路。这种设计,也应当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如课文分段,就要启发学生思考,按课文中的不同依据,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思路。一位教师在《草船借箭》一文的教案中是怎样指导学生分段的:

……

4.学生读全文,思考:按照“造箭”、“借箭”、“缴箭”给课文分段。(“造箭”1-5小节:“借箭”6—8小节;“缴箭”9-10小节)

5.启发学生再思:这篇课文,如按不同的依据,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分段方法?(弹性设计)

分小小组讨论后再组织课堂交流。学生还可能有的分段意见:

显然;作这样多元的弹性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懂得给课文分段的原理,在一篇课文中互相对照获得多种分段方法,因而具有极大的训练价值;而且,还会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发现能力。

(五)提要式

就是教师在教案中“只是突出地包括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涉及一些细节”。之所以不写细节,是因为“这些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教师只作提要式的编制,是为了“从学生那里获得一些有关教学细节的问题”[1]。显然,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之可以这样只写提要,是因为他们有能力当堂调控、现场处理、灵活应变、以求把事先拟定的课时计划与现实课堂情境能最佳地结合起来,获得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无疑,这种提要式备课,决不是备课的马虎潦草,而是“软设计”的一种表述方法。

阅读课堂教学软设计要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即在阅读教学中要高扬主体教育的大旗,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随着软设计的实施,教案的编定体例和方法也必然会有很大的改变。以上所论及的5方面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方面还有待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加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注释

[1]王小明、胡谊《师资培训的新思路一对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