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单独螺旋桨转动

3.4.1 单独螺旋桨转动

如表3.3所示,随着螺旋桨的引入,整个飞机的升阻力特性有了很大的改变,攻角α=0°,螺旋桨的转动对整个飞机的升力贡献很小,都保持在0附近;而阻力特性表明,在螺旋桨与飞机近距耦合时,即X0/D=0.056时,阻力达到最大,大约螺旋桨推力的20%转化为机体的阻力,此后四个位置均保持相当的数量级。这主要是随着螺旋桨的引入,由于它的转动,整个飞机处在它所产生的滑流区,逆时针转动,会对右机翼产生上洗作用,对左机翼产生下洗作用,右机翼由于受到螺旋桨滑流的上洗作用,机翼的有效迎角增大,升力增加。相反,左机翼由于受下洗气流的影响有效迎角减小,升力下降,两者相互补偿,使得升力系数基本无明显变化,再加上α=0°,因此均保持在0左右的水平。

表3.3 单独螺旋桨转动时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

图3.7 螺旋桨滑流的三维流线

(a)螺旋桨表面粒子释放轨迹图;(b)螺旋桨尾流区域流线分布图

如图3.7所示,螺旋桨旋转产生的轴向诱导速度又会产生诱阻,越靠近机翼,诱阻对整个飞机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阻力在近距耦合时达到了最大。同时由于螺旋桨自身的转动产生推力,虽受后方飞机的反作用力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甚微,因此推力基本保持不变,而作用在螺旋桨的扭矩由于无来风,没有受到迎面来流速度的影响,只有来源于自身的转动产生扭矩,因此螺旋桨的扭矩也基本保持不变。

如图3.8所示,在飞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转速增加,桨叶的切向速度增大,进距比减小,桨叶的迎角增大,所以螺旋桨的推力与扭矩在一定范围内都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但是螺旋桨的效率并非与转速成正比,假设螺旋桨的转速为ns(r/s),飞行速度为0V,在桨尖处的合速度为,相应的桨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桨尖马赫数与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螺旋桨直径、转速有直接关系,如果转速太快,当桨尖MaR达到一定值时,由于受空气压缩性的影响,会在桨尖处引起激波损失,从而导致螺旋桨效率急剧下降,并且会产生很大的噪声。为了在最大平飞状态下获得高效率,一般要求桨尖的MaR不大于0.95~0.97,因此在给定的飞行速度的前提下,可通过减小桨尖圆周向速度的方法来减小桨尖MaR,同时也可通过增加螺旋桨实度(增加桨叶数目和桨叶宽度)的方法来限制螺旋桨的直径和转速。此外,合适的桨叶平面形状也可增大桨叶的临界MaR,如采用马刀形螺旋桨,可以增大临界MaR,提高大MaR下的螺旋桨的效率,同时降低噪声。

图3.8 不同转速下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和扭矩的对比

(a)推力;(b)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