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模拟俯仰运动的实验结果和气动特性分析
本节将主要讨论各个条件下俯仰运动的推力特性。二维模型实验中俯仰运动的摆动原点定为NACA0014翼型的前缘。对纯俯仰运动,有y(t)=0,运动初始攻角0α=0,计算条件y(t)=0、u=5 m/s、c=0.064 m。为研究俯仰运动气动特性,本实验在扑动幅值分别为0θ=5°、0θ=10°、0θ=20°的情形下,分别加载f=20 Hz、f=180 Hz、f=170 Hz的扑动频率。幅值分别表示小幅扑动到大幅扑动,20 Hz频率模拟目前大部分MAV样机扑动频率,80 Hz模拟目前较高扑动频率的样机,而170 Hz模拟的是果蝇的扑动频率,部分昆虫扑动频率甚至还要更高,本节只模拟到 170 Hz。在各个幅值条件下加载上述扑动频率,产生足够多的尾涡后,得到如图7.14到图7.22所示的9个涡量云图。
图7.14 幅值5°、20 Hz时的涡量云图
图7.15 幅值5°、80 Hz的涡量云图
图7.16 幅值5°、170 Hz的涡量云图
图7.17 幅值10°、20 Hz的涡量云图
图7.18 幅值10°、80 Hz的涡量云图
图7.19 幅值10°、170 Hz的涡量云图
图7.20 幅值20°、20 Hz的涡量云图
图7.21 幅值20°、80 Hz的涡量云图
图7.22 幅值20°、170 Hz的涡量云图
由图7.14~图7.22可知,随着拍动频率的增加,尾涡逐渐变明显,并由单排变双排再变到“大涡吃小涡”的混乱情形,如20 Hz条件下几乎是单排涡,相邻的尾涡旋向不同,80 Hz条件下无论幅值如何都出现了双排涡。同时,幅值越大上下两排涡的分离度也越高。
首先,分别绘制幅值10°,频率为20 Hz、80 Hz和170 Hz的俯仰运动单周期内推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7.23、图7.24以及图7.25。可以看出,无论频率多大,推力曲线在一个周期内有两个峰值,20 Hz和80 Hz时曲线较为平滑,170 Hz的情况下推力曲线比较粗糙。由图7.23可知,20 Hz条件下推力仅在两个峰值附近大于零,更多的是阻力效果,对应图7.17中的单排涡;由图7.24可知,随着频率的增加,扑动频率为80 Hz时单周期内仅在翼的低速状态出现阻力情况,大部分时间产生推力作用,峰值约为1 N,对应逆卡门涡街状态。观察图7.25,扑动频率为170 Hz的条件下产生阻力的情形几乎没有,峰值约为5 N,高速扑动的条件下涡的状态十分紊乱,导致推力曲线粗糙,每次扑动刚脱落的尾涡会吞并前半周期脱落的尾涡,由图7.19可知没有规律的尾迹涡街。
图7.23 幅值10°、俯仰频率20 Hz时单周期推力曲线
图7.24 幅值10°、俯仰频率80 Hz时单周期推力曲线
图7.25 幅值10°、俯仰频率170 Hz时单周期推力曲线
其次,再绘制扑动频率为80 Hz,扑动幅值分别为5°、10°和20°的俯仰运动单周期内推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对应图7.26中三条曲线。幅值为5°时产生推力效果不明显,图7.27为改变分度值后的推力曲线,由图可知0.1~0.4 T以及0.6~0.9 T时产生推力作用,上排涡和下排涡分离程度不高;幅值为10°时推力峰值约1 N,这时两排涡分离程度得到加强,产生推力效果更为明显;幅值为20°时的推力峰值接近5 N,但同时低速状态下也会有更大的阻力效果,上下两排涡明显分离,尾涡更容易分离。
图7.26 扑动频率为80 Hz时各个幅值对应单周期推力曲线
图7.27 幅值5°、扑动频率80 Hz时单周期推力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