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降低螺旋桨噪声可采用的措施

3.6.3 降低螺旋桨噪声可采用的措施

1.一般措施

(1)降低桨尖相对马赫数,因为桨尖相对马赫数对螺旋桨辐射噪声的影响极为重大。

(2)增加螺旋桨桨叶的数目。这样可以在保持拉力和功率的前提下,减小螺旋桨的外径,从而达到降低桨尖相对马赫数的目的。

(3)改进沿展向桨叶的形状,因为从噪声的声功率沿径向分布来看,桨尖部位最高,通过设计,将气动负载沿展向分布的峰值向内径方向移动,有可能实现降噪。

图3.18 四个监测点处的声音压强信号和对应的气动噪声

(a)点1的声音压强信号;(b)点1的气动噪声;(c)点2的声音压强信号;(d)点2的气动噪声;(e)点3的声音压强信号;(f)点3的气动噪声;(g)点4的声音压强信号;(h)点4的气动噪声

(4)减小桨叶的总体积,这样就能减小桨叶剖面的相对厚度和弦长,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厚度噪声。

2.破坏性声波干扰技术

对于破坏性声波干扰技术,其基本思路是:在某一观察点处的声压,应是全部声源在此点所辐射的声压叠加,对于螺旋桨所辐射的声场,略去四极子声源后,则应是沿桨叶表面连续分布的厚度噪声源和负载噪声。对于连续分布声源中的两点A和B,向某观察点O辐射声波,由于A和B本身具有相位差,此外,由于A和B到O点距离不等,又会造成附加相位差,如果这两个相位之差接近于180°,合成的声压最小。利用螺旋桨桨叶本身的连续分布声源之间的自干涉,实际上就是利用螺旋桨声源的非紧致性,可以降低声场中某一区域的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