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MAV系统模型
图7.1 微型扑翼飞行器
本章试验主要以NPS提出的微型扑翼系统模型为基础,详见图7.1。NPS flapping-wing MAV(微型扑翼飞行器)是美国海军研究生院设计的一种扑翼推进装置,此款样机由一个前端固定翼和后方的一对拍动尾翼组成。固定翼提供升力,而推力由扑翼来提供,扑动频率约为20 Hz。由于这种固定翼主要提供升力而扑翼主要提供推力的结构,研究者能更好地研究扑翼提供的推力和推力效率,进而便于研究微型扑翼系统的气动特性。
接下来从该模型中,将三维的微型扑翼系统简化到二维研究,如图7.2所示。此时,可以忽略扑翼系统在飞行器水平飞行过程中翼的水平方向位移,因此位移相对很小,忽略并不会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此时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扑翼运动可以简化成如下两个周期方程:
式中,y(t) 为沉浮运动(plunging motion);θ(t)为俯仰运动(pitching motion);h为沉浮运动的无量纲幅值;c为弦长;hc为沉浮运动幅值;ω为单位为弧度/秒的角速度,角速度有时候也用2πf来表示,其中f为扑动频率;0α为运动初始攻角;0θ为俯仰运动的幅值;φ为俯仰运动和沉浮运动之间的相位超前角。图7.2中O点是俯仰运动的旋转支点,a是从翼前端到旋转支点的无量纲长度。对于纯沉浮运动,有α0=0.0、θ0=0.0和(t)=0.0。
图7.2 扑翼的数学模型
此外,雷诺数(Re)和斯特劳哈尔数(Sr)由以下公式计算。前者用来表示流体的黏性,后者表示扑翼速度和远方来流速度的相似度。这两个参数的计算公式分别如式(7.3)和式(7.4)所示。
式中,ν为流体的运动学黏度;A为扑翼的尾迹宽度,可以直接简化为沉浮运动振动幅值的2倍。
由经典的空气动力学理论可知,阻力系数Cd、升力系数Cl和俯仰力矩系数Cm的定义如下:
式中,xF和yF为气动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量;ρ为流体密度;S为扑翼面积。对于二维问题,很难界定参考面积,于是在本章此后的论述里使用推力(thrust)和升力(lift)来讨论MAV(微型飞行器)的气动特性。俯仰力矩的参考点即为俯仰运动的旋转支点,俯仰运动的讨论中旋转支点定位扑翼前缘,即a=0。L是参考长度且与弦长相等。设计者往往更关心微型扑翼飞行器在一个周期内的推力和升力变化,以及推进效率。推力/升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均在稳定后取一个周期来研究。至于推进效率η由式(7.8)定义:
式中,u为来流速度;为一个周期的平均推力系数;
为驱动机翼扑动的功系数。
、
分别由式(7.9)和式(7.10)计算:
式中,为一个周期的平均阻力系数;
为一个周期的平均升力系数;
(t)和
(t)分别为y(t)和θ(t)的一阶时间导数。由于扑翼相当于只提供推力,升力在一个周期内平均值为0,因此推力作用就是扑翼驱动作用的体现;又由于实验中用到的是力而不是升力/推力系数,本章中用力代替力系数进行计算。将上述式子代入式(7.8)再简化:
将阻力换成推力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