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优化后乘波体的气动参数

6.5 优化后乘波体的气动参数

针对 6.4 节得到的优化乘波体气动外形,本节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其气动特性。对优化后的气动外形设计结构网格,网格数量为153万,网格情况如图6.8所示。

图6.8 优化后乘波体结构网格示意图

(a)优化后乘波体网格横截面;(b)优化后乘波体网格纵截面;(c)乘波体网格俯视图

在Fluent中导入气动网格之后,选用和第5章一样的计算条件参数,对优化后的乘波体气动外形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器选择基于密度求解器(湍流模型选择Spalart-Allmaras(1 eqn)模型,气体选择理想气体,气体黏性参数选用三参数Sutherland模型,对流项的空间离散格式选用 Roe-FDS,迎风格式采用二阶迎风。在马赫数Ma=6处,得到的结果如图6.9~图6.12所示。

图6.9 Ma=6、α=0°时X-Z对称面压力分布图

图6.10 Ma=6、α=0°时Y-Z横截面压力分布图

图6.11 Ma=6、α=5°时Y-Z横截面压力分布图

图6.12 Ma=6、α=5°时X-Z对称面压力分布图

可以看出,在设计点Ma=6处,优化乘波体下方依然具有附体激波,有着良好的乘波特性。且优化乘波体下方高压区域相对高于初始乘波体。在非设计点Ma=5、7处,乘波体的压力分布如图6.13~图6.16所示。

图6.13 Ma=5、α=0°时X-Z对称面压力分布图

图6.14 Ma=5、α=0°时Y-Z横截面压力分布图

图6.15 Ma=7、α=0°时X-Z对称面压力分布图

图6.16 Ma=7、α=0°时Y-Z横截面压力分布图

可以看出,在非设计点处,乘波体下方依然具有附体激波,激波内的气流依然为高压气流。虽然有一部分高压气流泄漏到上表面,但乘波体依然具有一定的乘波特性,且可以大致看出,相对于初始乘波体,优化乘波体下方的高压区域要优于初始乘波体。优化乘波体不同马赫数下气动参数如表6.1所示。

表6.1 优化乘波体不同马赫数下气动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