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基于神经可塑性的治疗

2.6.3 基于神经可塑性的治疗

目前以改善神经可塑性为作用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训练、物理调控等,以下我们简要介绍这几种治疗[7]

1.药物治疗

改善神经可塑性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重要机制。在此我们来列举一些药物改善神经可塑性的例子。比如,作为镇静催眠药的苯二氮类药物,其作用的突触GABAA受体和突触外GABAA受体的调节剂(THIP和神经甾体)可以诱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可塑性。作用于突触和突触外GABAA受体的药物均可抑制中脑腹侧被盖区的GABAA能中间神经元,激活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由此抑制和诱导谷氨酸能神经的突触可塑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IAChE)主要用于治疗痴呆,可以缓解与记忆问题相关的胆碱能阻滞,促进海马的长期记忆巩固,诱导海马LTP。美金刚是另一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药物。作为对该通道具有中等亲和力的非竞争性NMD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调节神经元的钙内流。美金刚对NMDAR的中等亲和力使它们能够恢复生理水平的通道激活。美金刚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被认为能够保护神经元,改善学习和记忆缺陷。

2.认知行为训练

临床上常使用认知行为训练改善脑功能。康复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利用活动依赖(activity-dependent)的神经可塑性进行特定功能的康复可以使康复效果最大化。这一原理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功能,如运动控制、语言和认知。关于脑卒中后运动恢复的临床试验表明,训练强度对于功能的长期改善至关重要。在利用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对训练效果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运动拓扑的可塑性是功能改善的关键机制。对存在言语及阅读障碍的儿童使用康复训练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具有这类功能障碍的儿童即便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也存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困难。在训练早期,快速变化的语音通过放大和重复播放来消除言语歧义。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后,孩子们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针对特定任务的训练项目也可能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此外,有研究发现,利用视频游戏的计算机化程序可以改善视觉感知缺陷,以及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退化。如何将一个认知领域的特定任务训练推广到更广泛的功能领域是另一个研究热点。

3.物理调控

物理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有创和无创两大类,其改善脑功能的机制均是基于对神经可塑性的调节。脑深部电刺激是主要的有创神经调控技术,采用对特定神经结构(例如,帕金森病中的丘脑底核或苍白球)进行刺激电极慢性植入的治疗方式。研究表明,对特定核团进行手术损伤可以缓解震颤和运动迟缓的症状,这与电刺激对运动功能相关脑区功能的抑制有关。深部电刺激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顽固性震颤、帕金森病和其他的运动障碍。人们还在积极研究将其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包含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 stimulation,tES)、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TMS)等。经颅电刺激将微弱电流从头皮传输向颅内皮层区,而经颅磁刺激将磁物理能量传输至脑内,二者通过影响特定皮层区兴奋性纠正脑功能紊乱,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本书第9章将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