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注意功能

3.7.1 注意功能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它不像认知那样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但它和各种认知活动密不可分,在各种认知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总是和注意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感知事物,深入地思考问题,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

“鸡尾酒会效应”是注意的一个典型例子,那么注意是什么呢?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是机体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大信息通道对客观事物的关注能力。

William James在1890年便指出注意是对心理资源的一种占用,即在同时出现的一系列信息中选择某一项,以及从大脑系统内的思维序列中选择目标的行为,说明注意的核心在于对刺激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分析,而忽略其他刺激。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一步了解注意的相关机制。

实验过程如图3.14所示,整个实验中要求观察者一直注视位于屏幕中央的一个小点。受试者的任务是对目标刺激做出判断,说出刺激出现在注视点的左侧还是右侧,或者根本没有出现。每次测试开始时,注意点上会出现一个提示信号(加号、左箭头、右箭头),加号表示小圆点在左右出现的概率相等,左箭头表示目标小圆点出现在左边的概率是右边的4倍,同理可得右箭头表示目标小圆点出现在右边的概率是左边的4倍。提示信号消失后会有一个长短不一的延迟,其间注视点一直存在。一半测试会在延迟后不给刺激,而另一半测试会有一个小圆圈在注视点的左方或右方闪现15 ms。受试者必须保持其眼睛注视前方,对快速闪现的小圆圈做出正确反应。

图3.14 实验过程(摘自Neuroscience:Exploring the Brain[2])(书后附彩插)

通过收集受试者的数据得到,在中央信号出现加号的测试中,受试者探测到目标刺激的百分率约占出现目标刺激测试次数的60%。提示信号是右箭头时,受试者探测到右侧目标刺激的百分率约占出现在右侧目标刺激测试次数的80%,而提示信号指向右方时,受试者检测到左侧目标刺激的百分率大约只占出现左侧目标刺激测试次数的50%。提示信号指向左方的结果与指向右方的结果一样。这个结果表明,提示信号引起的期待效应影响了受试者对随后出现的目标刺激的探测能力。尽管受试者眼睛没有移动,但是箭头的提示使受试者把注意转移到箭头所指方向。

由上述实验可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关注一些现象而避开其余对象,即通过机体的心理活动对外界刺激过滤选择,利用认知系统对外界刺激进行筛选得到与机体内心需求相关的特定信息,同时有效地阻止了其他刺激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性,表现为对于筛选得到的刺激信息的专注程度,即维持该刺激在认识系统中的加工行为的活跃程度,活跃程度越高,注意集中性越强。由于认知系统中注意资源的容量有限,所以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为我们提供了处理外界事物的一种选择机制,从而大脑系统能够捕获与机体自身相关的刺激进行加工处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按注意产生和维持时有无目的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指的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主要可以搜到刺激物的活动变化、新异性、强度和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等。随意注意也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也称有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