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视网膜
2025年09月26日
3.1.1 视网膜
眼睛是生物提供接收和处理视觉信息的结构。眼睛能够探测到环境中由物体发射或者反射的光,角膜折射光线,晶状体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改变瞳孔直径能够改变进入眼睛的光。当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聚焦,图像会被反转,然后通过充满眼腔的玻璃体到达视网膜,视网膜神经元进而对光线进行处理,形成视觉。
视网膜最里面的一层存在数百万的感光细胞,细胞内对光敏感的视色素吸收光,触发光感受器膜电位的变化,将外界视觉信息转化成大脑能够处理的视觉神经信号。感光细胞可以分成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大类。视杆细胞具有长长的筒状外段,其中包含大量膜盘,对光敏感性高,主要在昏暗的光线下进行感知,并提供黑白视觉。视锥细胞则拥有一个稍短的锥形的外段,其中含有的膜盘数也相对少,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负责感知颜色以及用于阅读等任务所需的高灵敏度视觉。因此,在夜间照明或暗视情况下,只有视杆细胞在视觉中起作用。相反,视锥细胞在日间或明视情况下活动更强。另外,视杆细胞中都具有同样的视色素(视紫红质),而视网膜上有三种含有不同色素的视锥细胞(红、绿、蓝视锥色素)。视锥细胞的视色素差异可以引起不同波长的光敏感,从而促进色觉。
视网膜的中央凹和周边结构存在差异。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分布不均匀。一般来说,相较于视锥细胞,视网膜较外周区域中视杆细胞的比例更高,使得周边区域对光更敏感。几乎所有的视锥细胞都分布在中央凹。例如,当一个带颜色的物品从头部的一侧移到视野中央时,最先能分辨出物品和形状,继而识别出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