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磁共振成像

5.1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MR)现象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随后MR频谱学逐渐建立,将MR的原理用于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确定分子结构,并用于研究组织生化和代谢过程。30年后,Damadian和Lauterbur等先后研究出能够进行活体MR频谱分析,并在断层图像上显示结果的磁共振成像(MRI)系统。至今,磁共振成像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在提高图像分辨率和缩短检查时间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无创、高空间分辨率以及能够提供多种诊断信息等特点,其在医学成像诊断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