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视知觉缺陷
2025年09月26日
3.1.4 视知觉缺陷
视觉系统的正常功能是感知、处理和理解周围环境所必需的。在感知、处理和理解光输入方面的困难可能会对个人日常交流、学习和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新生儿对颜色的感知有限,74%的新生儿能辨别红色,36%的新生儿能辨别绿色,25%的新生儿能辨别黄色,14%的新生儿能辨别蓝色。视网膜和大脑中调节视力的神经细胞在婴儿中尚未发育完全。在儿童期,视觉的深度感知、焦点、跟踪和其他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国外的一些研究证据表明,学龄儿童在户外自然光下暴露的时间长短可能对其是否出现近视有一定影响,这种情况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变得更明显,在成年后会稳定下来。部分儿童的近视和散光为遗传所致。视力是通常受到衰老影响的感官。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会发生许多变化。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晶状体会变黄,最终可能变成褐色,这种情况被称为“暗发性白内障”或“暗发性白内障”。虽然晶状体变黄的原因有很多,但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和老化是两个主要原因。此外,老花眼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表现为远视,其晶状体灵活性减弱,降低了眼睛适应能力,导致不能适应正常的阅读距离,焦点往往在远距离保持固定。
青光眼是一种从视野边缘向内发展的失明,可能导致视野狭窄。该病通常涉及视神经外层,有时是由于积液和眼睛压力过大造成。盲点是一种失明,它会在视野中产生一个小盲点,通常由初级视觉皮质损伤引起。同侧偏盲是指视野的整个同侧损伤,通常由初级视皮质损伤造成。面孔失认症又称脸盲症,这类病人的面部识别功能受到损害,而其他视觉过程并未受到影响,与梭状回受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