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听力障碍

3.2.3 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也称听力受损,是指听力部分或完全丧失,主要有三种类型:传导性听力损失、感觉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可能发生在一侧或双耳。听力问题会影响儿童的语言能力,而成人的听力障碍会影响正常社交和工作。听力损失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可能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遗传、衰老、接触噪声、感染、耳外伤以及药物或毒素。导致听力丧失的一种常见情况是慢性耳部感染。听力测试发现,至少有一只耳朵听不到25 dB声音时,就可以诊断为听力丧失。听力损失可分为轻度(25~40 dB)、中度(41~55 dB)、中度(56~70 dB)、重度(71~90 dB)或更严重(大于90 dB)。

过去几十年,关于听力障碍的治疗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对于大多数具有听力障碍的患者,助听器能够将声音放大到足以激活存活毛细胞的程度。目前的助听器可以为个人量身定制,针对个人听力损失的实际情况进行弥补,这样就能在佩戴者最不敏感的频率下最大限度地放大声音,而对那些仍然听得很清楚的频率几乎没有增强。

助听器能够最大限度激活未受损的毛细胞,但是当一个人的大部分或全部耳蜗毛细胞退化时,再强的放大也无助于听力恢复。生物医学工程的一项巨大突破——人工耳蜗解决了这一问题。人工耳蜗包括一组微型电极,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目前人工耳蜗已经被广泛应用,帮助成千上万的人改善了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