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作物

(四)经济作物

茶叶 茶叶的原产地在中国,远古时中国南方的野生茶树分布很广。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可知到唐朝中期,在今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地区,野生茶树的资源还较丰富。据研究,世界上茶的利用和茶业,最先就是由中国今鄂西、川东一带的原始居民从采集野生茶叶开始的。

战国时期,茶便由巴蜀传播到了今云南、贵州、陕西南部和楚属的湖北、湖南和河南南部的广大地区。秦汉时,由于国家的统一,茶的饮用和茶业,以荆楚为基地,更发展到了整个东南和华南各省。大略说来,如今两广的茶叶,可能就始于秦末汉初。据历史记载,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连年用兵岭南,并在广西兴安岭开凿了一条灵渠,引湘入漓。灵渠的开掘,沟通了荆楚和岭南的水运,自然也促进了茶业的向南扩展。与茶的南传同时,这一时期,茶还由荆楚经江西、安徽一直传到了东海之滨的江浙一带。《尔雅·正义》载,汉人有阳羡买茶之语,则见西汉已尚茗饮。一些方志也记述有汉王至茗岭“课童生茶”的史实。阳羡、茗岭是今江苏宜兴古代的二个著名茶叶产地。这个记载说明汉代这里已经产茶。宜兴与浙江的长兴共山同水,所以,宜兴茶叶的最初记载,也就是浙江茶叶起始的证据。福建茶叶早期历史资料很少,直至陆羽《茶经》才有岭南和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生产茶叶。北宋张舜民在《画墁录》中说,陆羽以前,建茶未著,“唯是草茗”。“贞元中常兖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三国时代,巴蜀荆湖就以生产紧压的团茶、饼茶为主,福建在贞元时,“始蒸焙而研之”,在这之前,只生产略蒸、略晒的所谓“茶茗”,草茗是早于茶饼的一种原始工艺。从这一史实说,表明这里的茶业,也当是三国以前的汉代就有的。总之,从各种史迹看,中国南方各省除台湾稍迟以外,茶的饮用和茶业,一般至迟在汉朝就已发达,这说明,秦汉时代东南地区的百越民族已栽培茶叶了。

生漆 生漆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我国对漆树的利用很早。从民族学的材料看,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在砍林烧荒过程中,发现了砍过的漆树伤痕中流出的汁液的功能,逐步用它粘合竹木器具,继之又用髹饰器表,使之美观耐用,这就是漆器。根据文献记载,用漆修饰器物可追溯到尧舜时代。但在长江下游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遗址,已发现了在木碗和木桶上涂漆的痕迹,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漆器。在长江上中游的巴蜀和荆楚,先秦时代漆器的制作也相当发达,如《华阳国志》载巴以“丹漆”为对中原王朝的贡品,而蜀“亦有漆、麻紵之饶”。1978年以来,四川荥经和清川墓葬中,发现一批战国中期的漆器,制作精美,自铭产于“成亭”,“成亭”是“成都市亭”的简称,是包括漆器作坊在内的管理机构。在这基础上,汉朝政府曾设工官管理巴蜀的漆器,巴蜀漆器运销荆楚和中原,为上层阶级所欢迎,甚至流传到了朝鲜地区。《山海经·北山经》指出湖北的京山一带“多漆木”,湖南长沙、湖北江陵、河南信阳等地的春秋战国楚墓也出土了大量具有高度水平的漆器。以上说明江南少数民族对漆树的栽培和利用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而百越的先民则是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