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成分的配比
2025年09月26日
(二)合金成分的配比
各类青铜器按其功能在成分配比上有其特点,按钟鼎、武器、生活用具、工具和其他分作五类,各类青铜器合金配比是合理的,其趋向大体是:
钟鼎类,含锡量及含铅量均较高,锡一般在13—16%之间,选用这种成分能使钟色泽悦目,纹饰清晰。
武器类,包括剑、镞、钺、矛等,在性能上不仅要求锋利,而且要坚韧,含锡量为12—22%左右,含铅甚少,基本上在2%以内。
由此可知,各类青铜器是按照使用及工艺的要求而有适宜的锡、铅配比范围,从而在性能上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随着含锡量增加,硬度增高,而铅之加入量愈多,则硬度相应降低。有些青铜器的硬度值与相近成分的其它器件差别甚大,我们对此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及其他测试,得知除部分器件含有较高的锡外,其它青铜器硬度偏高的原因是由于金相组织与一般铸态不同,或者含有一般青铜器所没有的元素如磷、砷等。[10]
广西地区青铜的合金方面,据抽样分析,“广西出土的一些青铜器除含有铜、锡之外,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铅,这是长期实践的经验结晶,铜锡合金中加入适量的铅,可以减少浇铸时产生的气泡,还可以提高青铜器的硬度和韧性。”[11]
中国是世界文化古国,商周时的青铜铸造即已相当发达。在中原和楚文化的影响下,春秋战国时代,百越民族的青铜冶铸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句践剑、湖北江陵藤店一号墓出土的越王朱句剑及湖南益阳赫山庙四十二号墓出土的越王朱句剑等看,“各地发现的这些青铜剑都制作精工,出土时大多完整如新,锋刃锐利,剑身往往有错金的鸟书铭文,充分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12]为中国的青铜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