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饮食

二 饮食

百越民族的饮食,无论是食品种类、炊煮方法,或者是饮食习惯,都有自己的特点。

百越民族的食品种类,有稻米和各种水生动物和陆栖动物。稻米是籼稻米和粳稻米;水生动物是各种鱼类和蛤、螺、龟、鳖、蚌、牡蛎、蚬等;陆栖动物(包括已驯养的)有猪、牛、狗、羊、鹿、熊、虎、象、鸡、鸭等。[10]

百越民族的炊煮方法,文献只说是“饭稻羹鱼。”[11]说明是用大米蒸成干饭,用鱼煮成汤。考古资料发现的炊具有鬲、鼎、釜等,当然,有的支族主要是鬲,如句吴,而有的则是有鼎无鬲,如于越。但这些炊具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炊、煮兼用,如鬲、鼎、釜;一类仅是蒸煮用的,如甑,可见百越民族是蒸煮二种方法兼有。

百越民族的饮食习惯有熟食和生食二种。熟食,可以从炊食工具中有烟炙得到证明。文献记载说:“楚越水乡,足螺鱼鳖,民多采捕积聚,䅜叠包裹,煮而食之。”[12]尤其是喜欢生食水生小动物。《博物志》云:“东南之人食水产,……食水产者,鱼、鳖、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淮南子·精神训》云:“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中国得之无用。”《盐铁论·论菑篇》云:“越人美蠃蚌,而简大牢。”这里讲是喜欢食水产品及大蛇等有腥臊味的水生或陆生动物,但没有讲是生食或熟食。居住在台湾的越族后裔山夷,则是生食的,《临海水土志》云:“饮食不洁,取生鱼肉什贮大器中以卤之,历日月乃啖食之,以为上肴,呼民人为弥麟。”《后汉书·东夷传》注引《临海水土志》云:“取生鱼肉什贮大瓦器中,以盐卤之,历月所日,乃啖食之,以为上肴。”《临海水土志》云:“饮食皆踞相对,凿木作器如稀槽状,以鱼腥肉臊安中,十十五五共食之,以粟为酒、木槽贮之,用大竹筒长七寸许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