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竹木器业

六 竹木器业

百越民族的竹木器业是较为发达的。春秋战国时代,于越的编织业很发达,已会制造越席和竹席。《淮南子·齐俗训》讲到“越席”,《荀子·礼论》说“越席床第”。据杨注曰:“越席,剪蒲席也。”就是在湖泊中觅取蒲草来编织草席。于越的竹编,早期的如吴兴钱山漾就出土有二百余件竹编和芦席。[58]福建崇安武夷山白云崖洞墓出土二件竹席。[59]到了汉代,会稽的竹簞还是上贡品。《西京杂记》说:“会稽岁时献竹箪供御。”

于越还有规模巨大的木器业,见于文献记载的,句践为了取媚于吴王夫差,仅一次就动用“木工三千余人”入山伐木,采用木材后,精心雕镂,极尽工巧,文献记载说:“巧工施效,制以归绳,雕冶圆转,刻削磨砻,分以丹青,错画文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状类龙蛇,文彩生光。”[60]可见其工艺水平是高的。于越木器业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有多种多样的木器,“河姆渡的木器是很珍贵的,能辨认的有矛、镞、耜、碗、筒、桨等……这里特别要提到木器中有一批榫卯的小杵件……在未发现这些实物之前,对于原始人能有如此高超的劳动手段简直是无法想像的。”[61]

img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木器

岭南地区多竹,很早以前就出现竹编织的竹器,贵县罗泊湾出土的竹席、竹笥残片,竹篦宽度0.4—0.5厘米,厚度只有0.1厘米,均作人字形编织,质地不亚于现代的高级竹席。[62]

岭南的木材加工和木器制造,不仅独立于各行业,还渗透于各行业中,造船、漆器制造、纺织、建筑等均离不开木工行业。罗泊湾的竹篦,宽仅3.8厘米,却有56齿,齿细长均匀’间隙只有0.5毫米,可见加工技术之高。[63]

总之,百越的竹木器业是很著称的。

综上所述,百越在东周至秦汉时有较为发达的手工业,尽管各支族、地区产品的制造有先有后,品种的质量有高有低,但从总体看,有些产品,如葛布、陶瓷、青铜剑、船只等,在当时的中国,是很著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