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朱丝栏残片
(1)现存原件的一片,是所有残片中最大的,上面有三条栏线、四行文字,以原件、照片与摹本对勘,试释为:
□□
□左□相星光
□□丁不雨二□
□□
第一行所见两字,只剩下左侧残笔,难以辨识。第二行第一字,原件现已不见,看摹本是下半从“止”的字。第二字“左”下从“口”,先秦文字屡见。第三字在照片上似很清楚,但细看原件,实已漫漶,不易确定中间笔划,摹本形状差别较大,当即由于此故。第四字从“丙”声,应即“轿”字,古韵阳、耕旁转。第三行第三字“丁”,原件现已缺去,据摹本写定。第七字,看原件中部有损,参看摹本,疑为从“机”从“止”,未敢决定。第四行两字,只余右侧残笔。
(2)照片、摹本右起第一行第一片,有两条栏线、一行文字,文字是:
东伐是
“东”字下面,帛块两侧碎蚀,但上下没有断开,并不是两小片缀合。“伐”字左方,行间有一横线,其下原应写有文字。由此可知,帛书本来是分栏抄写的,有点像后世的表的样子。
(3)右起第一行第二片,有一条栏线,两行文字,文字是:
雨乍(作)□
葬
“乍”字可参看荆门包山2号墓楚简“”字。〔6〕“葬”字从“竹”,“竹”、“艹”偏旁互通是常见的。在“竹”旁上面,粘盖着一小块残帛,以致笔划不大清楚。
(4)右起第二行第一片,有两条栏线、两行文字:
□
守得
前一行帛破损已甚,只看见一个字上端残笔。“守”字形似“文”而下加一笔,暂释如此。字上面有一横线。横线左方的两小块帛,与本片并不相联接。
(5)右起第三行第一片,有两条栏线、一行文字:
守得居
“守”字上有一横线。
(6)右起第三行第二片,有两条栏线、一行文字:
步翠
第二字从“目”,疑为“省”字变体,参看《古玺汇编》3265。偏旁上下倒置,战国时多见。
(7)右起第四行第一片,有三条栏线、两行文字,文字间空出一行:
守得居
守得居
两“守”字均上有横线。前一“居”字仅见所从的“尸”,摹本好像是“夕”,细看照片,中间一笔恐不确实。后一“居”字下面,照片上似有一小竖笔,疑为一个字的上端。
以上朱丝栏残片七片,可能属于同一帛书,其性质可由以下几点推定。
残片(1)有“相星”,是星名,见于《史记·天官书》,即今猎犬座五,系五等星。〔7〕这颗星在古代星占中颇有地位。《开元占经》卷六十七专有《相星占》,引石氏(战国时魏人石申,或云石申夫〔8〕)云:
相,一星,在北斗南。
相星明,吉;不明,凶。
《黄帝占》云:
相星,天丞相也,大臣象也,主衣服之章。
相星明大,则天子明,忠臣兴;相星亡,则辅臣默若(意同“或”)有诛。
又引焦延寿(西汉梁人焦赣〔9〕)云:
相星亡,相死;不死,出走。
相星是朝中辅相的象征,所以在星占中如相星有犯,总是不利辅相的预兆,分别见于《开元占经》的岁星、荧惑、填星、太白、流星、客星、彗星等占以及《云气犯列宿占》。帛书“軿”字可读为“屏”,意思是蔽,“屏相星光”即遮蔽相星之光,使之不明,这显然属于星占。
同片“丁不雨”与残片(3)“雨作”,均为占雨之辞。残片(2)“东伐”与残片(4)、(5)、(7)“守”,则系占军事之辞。“居”训为处,“守得居”意即守城得以留处,不被敌军攻克,这些都是星占常见的内容。因此,这件朱丝栏帛书是一种星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