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奏谳书》所收两条春秋时的案例,我们过去曾作过简要介绍,〔26〕说明史猷即卫国的史鳍,字子鱼;柳下季即鲁国的柳下惠,或称展禽。史为宰人和婢辨冤的故事,与《韩非子·内储说下》“文公(一曰晋平公)发绕炙”条类似。案例的文字比较显豁,这里只对几个词略作讨论。
史所治之案,关于宰人,讲到“以利刀切肥牛肉庖俎上,筋䐞尽斩,炙大不过寸,而发长三寸独不斩”。“䐞”,《广雅·释器》:“肉也。”“筋䐞”犹云筋弱。“”,《说文》:“切肉也。”《广雅·释器》:“脔也。”是被切成块的肉。
“桑炭甚美,铁炉甚磬。”“礊”,《说文》:“坚也。”
关于婢,所说“饭中有蔡长半寸”,“蔡”是杂草。
柳下季所治之案,佐丁“冠鉥冠”。《说文》引《礼记》云:“知天文者冠鹬”,《说苑·修文》作“冠鉥”,“鉥冠”就是“鹬冠”。春秋时已有这种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冠,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庄子·天地》云:“皮弁鹬冠,搢笏绅修”,故简文说“儒服”。
最难解释的,是鲁法“白徒者,当今隶臣妾;倡,当城旦”。“白徒”屡见于古书,如《管子·乘马》:“白徒三十人奉车两(辆)”,《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吕氏春秋·决胜》:“厮舆白徒”,注:“厮役舆众,白衣之徒。”《汉书·邹阳传》:“驱白徒之众”,注:“言素非军旅者,犹曰白丁也。”〔27〕凡此均指军中未经训练装备的徒兵,同简文不合。佐丁以男子而完为倡,与古书的倡更没有共同点。鲁国是否确有这样的刑徒名,只有存疑待考了。
《奏谳书》古奥复杂,许多问题会有不同看法。本文的意见,和上篇一样,都是初步的,切望读者赐予指正。
〔1〕江陵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江陵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释文》(一),《文物》1993年第8期。
〔2〕李学勤:《〈奏谳书〉解说》(上),《文物》1993年第8期。即本书本篇四章。
〔3〕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本章历朔均据此书。
〔4〕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第200—201页,文物出版社,1978年。《律说》书中原称《法律答问》。
〔5〕引文据《史记会注考证》乙改。
〔6〕秦至汉初以十月为岁首,故十二月在四月之前。
〔7〕《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第24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
〔8〕同④,第93、205页。
〔9〕马非百:《秦集史》下,第840页,中华书局,1982年。
〔10〕同④,第191页。
〔11〕同④,第245—246页。
〔12〕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一,第112—114页,中华书局,1985年。
〔13〕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九上《释天》。
〔14〕王先谦:《汉书补注》卷二十八上。
〔15〕同④,第143页注释③。
〔16〕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第135页,文物出版社,1991年。
〔17〕同④,第278页。
〔18〕张政烺主编:《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第52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19〕同⑭卷二十八下。
〔20〕“有赀”为受罚缴纳财物,参见同④,第60页注释①。
〔21〕同⑲。
〔22〕江西省博物馆、遂川县文化馆:《记江西遂川出土的几件秦代铜兵器》,《考古》1978年第1期;1978年陕西宝鸡建河出土的戈疑亦同例,参看《文物》1980年第9期简讯。
〔23〕与湖北云梦龙岗木镇同例,参看李学勤:《云梦龙岗木牍试释》,《简牍学研究》第1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
〔24〕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上册,第148、154—155、156页,齐鲁书社,1984年。
〔25〕同④,第15页。
〔26〕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文物》1985年第1期。
〔27〕郭沫若、许维遹:《管子集校》(一),《郭沫若全集》历史编5,第143—144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