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槖。”
2025年09月26日
(一)“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槖。”
这是有关孔子和《周易》关系的极重要材料。《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要》篇所说,正与之相合。由文字可知,所谓“好易”是指爱读《周易》经文,行处不离,随时绎读,无怪乎简书“韦编三绝”了。
“假我数年”等语,也见于《论语·述而下》,文云:“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与《孔子世家》略有不同,可能是记录传述有异,不足为怪。《述而》这一章应如何解释,前人有种种看法,〔1〕不能在此细说。最关键的是《经典释文》说“鲁读‘易’为‘亦’”,这样章文成了“亦可以无大过矣”,和《周易》无关了。按上古音“易”、“亦”本不同韵部,其可通读是较晚的,这可能是传《鲁论》的汉人说法,〔2〕未可以为典据。
《世家》“晚而喜《易》”一段放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孔子归鲁之后,当时孔子已六十八岁,处于其生活的最后阶段。查《左传》哀公十一年,子贡正在鲁国。至哀公十五年冬,子服景伯前往齐国,子贡为介。第二年四月,孔子逝世,子贡批评哀公的致诔,随后为孔子庐墓六年。〔3〕孔子、子贡间发生《要》篇所记的对话,恰合于当时的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