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数书》介绍

六 《算数书》介绍

张家山竹简内涵极其丰富,同许多学科都有关系。这里,我们再选取其中的《算数书》一种,作一简单介绍,并初步探讨其在中国数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上文已经说过,《算数书》是数学著作,这是考古发现中第一次出现整部的数学专书。《算数书》是从张家山247号墓出土的,保存尚好。书的内容是一种数学问题集,已清理出书里的小标题有六十个左右。

我国古代数学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过去,人们公认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是《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包括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被学术界推崇为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东西辉映的名著。据近代学者研究,《九章算术》的成书不早于西汉中期,有的学者还主张它成书在东汉时期。

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河南睢州(今睢县)出土一件大司农铜斛,现藏上海博物馆,著录于198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图147。这件斛作于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铭文中说:“特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用齐七政,〔1〕令海内都同。”同铭的有另一件铜斛和一件铜权。这证明《九章算术》在东汉已经通行,并在度量衡中广泛应用。

《九章算术》的成书虽在汉代,却有更早的渊源。三国时,魏景元四年(公元263),数学家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他在序中指出:《九章算术》和《周礼·保氏》所说的“九数”有关系。秦代焚书后,汉张苍、耿寿昌都善于算术,他们“因旧文之遗残,各称删补,故校其目则与古或异,而所论者多近语也”。可见《九章算术》本起于先秦,经过汉代张苍等人删补,内容和语言都有了改变。今天我们能读到的传本,是汉人删补过的本子。

为什么说《九章算术》与《周礼》有关呢?原来《周礼·保氏》载,周代贵族子弟要受“六艺”的教育,“六艺”之一便是“九数”。据汉代郑众的解释,“九数”是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这些和《九章算术》只小有差别。很多学者对郑众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他列举的“九数”里面有均输,一般认为均输不早于汉武,所以《九章算术》是不是“九数”之流就成了问题。归根结底,以前谁也没有看到过早于《九章算术》成书的系统的数学著作,郑众、刘徽的说法是否可信也无从验证了。

竹简《算数书》的发现,为解开这些谜团提供了线索。

《算数书》的体裁和《九章算术》有不少共同之处。有些小标题是以算法为题,例如《相乘》《分乘》《合分》《增减》等;有些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如《税田》《程禾》《金价》之类。出土《算数书》的247号墓,从同时出土的历谱看,属于吕后时期,所以《算数书》比《九章算术》的成书要早得多。

《算数书》有些部分和《九章算术》有明显的关系。如《九章算术》卷四是《少广》,《算数书》也有《少广》这个标题,两者文字近似。

所谓“少广”,唐代李淳风等解说为:“一亩之田,广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今欲截取其从(纵)多,以益其广,故曰少广。”以《九章算术》书中《少广》的第一个问题为例,原文:

今有田广一步半,求田一亩,问从(纵)几何?答曰:一百六十步。

术曰:下有半,是二分之一。以一为二,半为一,并之得三,为法(除数)。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二乘之,为实(被除数)。实如(除以)法得从(纵)步。

古代田制,六尺为一步,广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上引问题是问:假设有田一亩,其广为一步半,求其长为多少。用现在的话说,即已知长方形面积及其一边,求其另一边。《九章算术》是这样计算的:

一步半,即一和二分之一,各乘以二使成整数,即二和一。

两者相加,得三,作为除数。

二百四十步,即二四〇,也乘以二,得四八〇,作为被除数。

除得一六〇,即所求纵长步数。

今天我们可用以代数作这道题:

img

不难看出,这和《九章算术》的计算步骤实质上是一样的。

《算数书》与此相当的一段是:

少广:广一步半步。以一为二,半为一,同之三,以为法。即直(置)二百img(四十)步,亦以一为二,除如法得从(纵)步。为从(纵)百六十步。

除个别文字外,和《九章算术》基本相同。很明显,《九章算术》今本文字是沿袭《算数书》而来,或者两书有共同的来源。

《算数书》的发现,填补了中国数学史上的空白,为追溯《九章算术》的渊源提供了条件。对数学史研究来说,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发展。

〔1〕《尚书·舜典》有“以齐七政”,注以“七政”为日、月、五星。《尚书大传》则以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为“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