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书》与《引书》

《脉书》与《引书》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卷前佚书,整理发表时分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四种。〔18〕其中《脉法》部分非常重要,〔19〕可惜帛书该段残损较甚,虽经努力辨识,还有很多缺字无法补足,文意不完,实在是一大遗憾。

张家山竹简《脉书》的内容,相当于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三种。帛书的缺字,由于竹简的出现,基本上都能补足。对照帛书释文,除个别地方外,所释尚能无误。

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帛书《五十二病方》卷前佚书实际是《足臂十一脉灸经》和《脉书》两种。这证明所谓《足臂十一脉灸经》确为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不同的另一种书。

竹简《脉书》比帛书还多一些文字,最重要的是有很多病名,依由头到足的次第叙述,其间也有属于全身的疾病。有不少病名,可以在帛书《五十二病方》里找到,足资比照。

以《脉书》作为整体观察,更能看出它是《内经·灵枢·经脉》的一种祖本。书中关于十一脉及死候的部分,都能在《经脉》寻出对应段落。《内经》以及其他很多古书是由若干传流已久的单篇汇集而成的;同时有些古书的篇章又常分开单行,如清代学者刘宝楠所举《保傅传》、《弟子职》等例。〔20〕这对认识古书的形成过程,是很重要的启示。

竹简《引书》也与马王堆帛书有一定关系。马王堆帛书中有《导引图》,〔21〕早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我国最早的健身图谱,在医学史、体育史上有很大意义。《导引图》绘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四十四个,原来都有题记,不幸半数残缺。人物形象虽各具姿态,但究竟怎样运动,只凭单个图象仍难表达,古代有关导引常有动作的文字说明,如《云笈七籤·导引按摩》记述华佗五禽戏,就有如:“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一类的说明。〔22〕整理《导引图》时,曾猜想图应当有这样的说明文字,不过图前虽有文字,却与图没有直接联系。

《引书》是用文字讲述导引的专门著作,书中详细描述了导引的各种单个动作,以及治疗诸般疾病的导引方法,对动作的解说相当细致。

简文有些可与《导引图》参看。例如“引颓”,其动作大意为以左手据左股,左足前屈,右足后伸,曲右手,向左顾三次;然后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曲左手,向右顾三次。《导引图》第二行编号图十五的图,“题‘引颓’。裸上体,着棕色短裤,赤足,两手下垂,双膝微屈”。〔23〕细看其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有可能与《引书》的叙述是一致的。

《引书》还有一部分论疾病的原因,如:“人之所以得病者,必于暑湿风寒雨露,奏(腠)理启阖,食饮不和,起居不能与寒暑相应,故得病焉。”这类文字阐述了导引家的卫生原理,也是很重要的。

据此,《脉书》、《引书》的发现,对中国医学史研究的价值,较之马王堆帛书医书并无逊色,并且与帛书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