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祁叔和藏宋翻宋拓化度寺碑

跋祁叔和藏宋翻宋拓化度寺碑

《化度寺碑》原石古拓,惟南海伍氏所收藏为海内孤本。余初见于京师,再见于使粤时行馆,苏斋逊我眼福也。范氏赐书楼复刻本,虽亦偶遇之,似此古拓,亦自可珍重。宜苏斋铭跋津津有味也。叔和兄其宝之。咸丰丁巳九月初五日

《醴泉铭》以疏抗胜,《邕师铭》以遒肃胜。得此古拓观之,可以窥见吾乡率更真实力量,不依傍山阴斐几处。叔和兄方勤习篆分,八法源流当已洞彻,颇以斯语为然否?九月十二日又跋。

注释

①《化度寺碑》,详见上文注⑬。古拓,又称旧拓。因金石随时而损蚀,故拓本重视旧拓。伍氏:指伍元蕙,广东南海人,道咸间著名收藏家。孤本:指某书的某一刻本在世间仅有一本流传,此一本则叫孤本。未刻之手稿、碑帖的旧拓本,仅有一份的也叫孤本。

②使粤:道光二十九年(1849),何子贞使粤乡试。文钞有云:“己酉使粤于南海伍氏远爱楼见所藏《黄庭经》,神韵古妙”,当亦见《化度寺碑》耳。

③苏斋:翁方纲,晚号苏斋。他因得到一卷苏轼的《天际乌云帖》,爱为至宝,为此取号苏斋。

④范氏赐书楼:即范氏天一阁。明范钦,字尧卿,鄞县人。官兵部侍郎。天一阁,范钦的藏书楼,在浙江宁波市城西。为了防火,阁前凿有水池,并据古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取名“天一阁”。阁内原藏书七万余卷,大多是明代刻本和抄本,其中明代地方志和科举题名录尤富。

⑤古拓,见注①

⑥苏斋作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跋二首》、《跋化度寺碑二首》、《跋吴门鲍氏化度寺碑》、《又跋化度寺碑》,“愚更有化度寺碑跋一卷详之”。可见铭跋果真“津津有味也”。

⑦咸丰丁巳:咸丰七年(1857)。

⑧《醴泉铭》、《邕师铭》,见上文注⑫、⑬。

⑨率更:欧阳询,临湘人。详见《跋〈国学兰亭〉旧拓本》注⑪、⑭。

⑩八法:汉字书法的侧(点)、勒(横)、驽(直)、趯(钩)、策(斜划向上)、掠(撇)、啄(右的短撇)、磔(捺),称为八法。洞彻:同洞澈,明白透彻。源流:原指水的本源和支流,引申指事物的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