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四明本华山碑为崇朴山作①

题四明本华山碑为崇朴山作

甲辰使黔归,阮赐卿兄以此碑及泰山廿九字质于余斋。己酉使粤时赎去云:“吾师欲观也。”乃帖未至,扬师归道山;赐卿以贫故,遂以帖归崇朴山侍郎。朴山以驻藏将发,属为题记;因呵冻为诗,书于边纸。帖在吾斋时,重为装池加宽边;今日摩挲,尚难释手也

世间所传《西岳碑》,   如峰鼎峙争厜img

吾生何幸眼福厚,     三本俱获伏案披

万卷楼头未剪本,    最后藏者仪征师

质向吾斋谨装贉,    四载瞻奉如鼎彝

自从翁阮两尊宿,    定为隶势中郎遗

郭香岂止詧书善,    天元律术相斠推

《范史》;迹堪缕指,   袁逢杨秉皆同时

古人书石略姓字,     谓其笔宜天下知。

詧书刻石乃著名,     此意非许后世窥。

即兹并几廿九字,    小篆相传丞相斯

《琅琊》《会稽》皆一例,  於中郎也夫何疑

兹拓题名胜它楮,    卫公再至神逶迟

其余行间多写记,     好名俱喜骥尾随

粤轺将发始返璧,    选楼未至惊骑箕

神物一别付渺莽,     梦寐八载空摹追

半亩园斋快重觏,    主人欧赵之匹仪

嗟余老矣甫习隶,    遍访翠墨如渴饥

何况昔年坐卧久,     渔人棹复桃源移

主人奉命使绝域,     慎旃名帖勤护持

《太华》西南万里外,   虹光先彻边山陲。

注释:

①《华山碑》:全名《西岳华山庙碑》。汉延熹八年(165)四月廿九日立。书者为谁?有人说是郭香察,有人说是蔡邕。碑在陕西华阴县华山,明嘉靖卅四年毁于地震。毁后又见残石拓本,现传拓本有长垣本(河北长垣王文荪(鹏冲)旧藏)、华阴本(陕西东云驹藏,后归华阴王宏撰〈山史〉藏,又称关中本)和四明本(四明丰道生旧藏)。四明本是整张全拓,额及唐刻跋俱全,后归天一阁范氏。碑为隶书,额为篆书。

②甲辰:道光二十四年(1844),是年子贞“奉命充贵州副考官”使黔。

③《泰山廿九字》:即《泰山刻石》,亦名《封泰山碑》,为秦始皇巡狩时所刻,传为李斯书,篆书。碑在山东泰安泰山,故名。原石四面刻。宋徽宗大观年间汶阳刘歧至泰山绝顶尚见四面有字,拓得二百二十三字。后不知何时毁佚。明末断石出土,残存廿九字。廿九字拓本来刻有北平许氏跋:“岱史载秦篆仅存此廿九字,余至泰顶从榛蕣中得之,恐毁淹没,因揭之壁门,以识往古遗迹云。北平许□□□”乾隆五年因泰顶玉虚观遭火灾,石又毁。嘉庆廿年蒋伯生再访得,移置于山下岱庙,仅余全半之十字。子贞原藏廿九字本,有何氏题字。

④己酉使粤:道光二十九年(1849),子贞出使广东乡试。

⑤藏:西藏。

⑥装池:亦称装裱,裱背和装饰书画碑帖等的特殊技艺。摩挲:抚弄也。

⑦《西岳碑》,即《西岳华山庙碑》。

⑧厜㕒:同“崔嵬”,山峰高峻。

⑨三本:指《华山碑》之四明本、华阴本、长垣本。

⑩万卷楼头:指宁波范氏天一阁。未剪本:天一阁藏明拓四明本,该拓是整纸全拓。

⑪仪征师:阮元,仪征人;子贞自成弟子员后,阮元实为馆师,故称。

⑫装贉:装饰。贉,书画卷轴卷头上贴绫处。

⑬鼎彝:详《跋道因碑拓本》注①。

⑭翁阮:指翁方纲与阮元。

⑮中郎:东汉蔡邕,字伯喈,官至左中郎将,《华山碑》为蔡邕书。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若碑中字体奇正互出,古今迭用,非中郎隶势所谓脩短相副,异体同势,奇姿谲诞,靡有常制者乎?”

⑯詧:“察”之异体字。

⑰天元:指周历,儒家崇周,认为周历得天之正道,故称天元。此泛指天文知识。律术:音律与技艺。

⑱范史:《后汉书》之别称,以南朝范晔撰而得名。刘克庄《再和林肃翁有所思韵》:“何妨范史书钩党,不愿欧碑说解仇。”

⑲袁逢:《华山碑》文云:“延熹四年七月甲子,弘农太守安国亭侯汝南袁逢掌华岳之主位”。“袁府君讳逢,字周阳,汝南女阳人。”杨秉: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中郎集中杨秉碑正在延熹八年,而秉又华阴人也。”

⑳廿九字:即《泰山廿九字》,详注③。

㉑斯:李斯。详《书韩苏石鼓歌后》注㉔。

㉒琅琊:即《琅琊台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之刻石。石在山东诸城东南百余里之琅琊台,该山三面环海。刻石书法严整古朴而雄强茂密,至今被奉为小篆之典范。会稽:即《会稽刻石》。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巡狩会稽山之刻石。石约唐代已毁,所传拓本最早的为宋申屠駉刻本。皆一例:字体都是篆书。

㉓郎:指崇朴山侍郎。

㉔题名:子贞旧藏《泰山廿九字》有他的题字。

㉕卫公: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四体书势》云:魏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伯儒常写淳古文《尚书》,还以示淳,淳不能别。

㉖骥尾:详《题周芝台协揆宋拓阁帖后》注㊶。

㉗粤轺:指子贞己酉使粤。轺(yáo姚):古代轻小便捷的马车。

㉘骑箕:《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傅说一星,在箕星与尾星之间,相传为傅说死后升天所化。后因称大臣死为“骑箕尾”或“骑箕”。此指序中所云:“乃帖未至,扬师归道山。”

㉙八载:从己酉赎去至作诗之己未正好八年。

㉚半亩园斋:吴坤修之室名。觏(gōu垢):遇见。

㉛欧赵:指欧阳修与赵明诚。他们二人好藏金石刻。欧著有《集古录》,赵著有《金石录》。匹仪:犹匹配。

㉜老矣:子贞时年六十一岁。甫:才、方。

㉝翠墨:墨色之有光泽者。

㉞桃源移:子贞甲辰(1844)使黔,与正考官万青藜六月抵荆州,陆路为大水所断改水驿至常德,同游桃花源。

㉟绝域:指极远的地方。此指崇朴山“驻藏”。参见本诗序。

㊱旃: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

㊲太华:指华山上的《华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