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吴平斋藏争坐位帖宋拓本①

跋吴平斋藏争坐位帖宋拓本

折钗股、屋漏痕,特形容之辞,机到神来,往往有之,非必谓如是乃贵也。有意为之,必成顿滞。至习颜书者,尤先习其庄楷,若骤摹是帖,即堕入恶道矣。颜楷帖多于颜行,所以竞习《坐位》者,不过期速化耳。凡事畏难,不如其已。同治乙丑仲春望后二日,雪雨作寒,灯下呵冻,题于吴门抱罍室。

注释:

①《争坐位帖》,颜真卿所撰文稿并行书。帖石原刻于陕西西安碑林。真迹原藏宋安师文家。传世有陕刻宋拓本,后有子贞此小字跋,今藏上海博物馆。自宋重颜此帖后,书家多有所临。子贞酷爱颜书,尝云:“忆余少壮时,喜临《坐位帖》,廷对策亦以颜法书之。”

②折钗股:书法上对转折的笔划,要求笔毫平铺而锋正圆不扭戾,如钗股虽经曲折而其体仍圆,故以此作比喻。姜白石《续书谱》云:“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坼。此皆后人之论,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屋漏痕欲其横直匀而藏锋;锥画沙欲其无起止之迹;壁坼者,欲其无布置之巧。”

③恶道,犹邪道。

④《坐位》,即《争坐位帖》的简称。

⑤同治乙丑:同治四年(1865)。望(wàng妄):月亮和太阳黄经相差180度的时候。“望”总在夏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故常称夏历十五日为望日,“望后二日”,当为十七日。

⑥呵冻:当冬季或初春天寒时,手指僵冷或笔砚冰冻,呵气使之温暖或融解。

浅评:

“凡事畏难,不如其已。”这是子贞学书四十余年,饱尝其中艰难之后,对后学书者的告诫。

子贞学书的一生,是迎难而上的一生。他的坚持运用回腕法、严寒酷暑不间断、临《张迁碑》百余通等,都说明他饱尝其中的艰难。然而,他认为学书之难除这些外部因素外,还在于书法本身。他在《张婉紃女史肆书图张仲远属题》中把书法本身的艰难概括为五:得于心,不能应于手;纵习古人肖似,不克自成门径,与此事终不相涉;师友指示,不能攒吾腕底;落纸如铸,不可修饰;非砥行严读书多,风格不能峻。因此,他说:“余尝谓书为六艺之一,而学者所从事未有艰于此者也。”这绝非危言耸听,非过来人而不能发。一切有志于书法艺术的人,从中应悟出一个道理:欲学书,则不能畏难;只有迎难而上,才可能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