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智师千文①
右军书派自大令已失真传②,南朝宗法右军者,简椟狎书耳③。至于楷法精详,笔笔正锋④,亭亭孤秀⑤,于山阴棐几,直造单微⑥,惟有智师而已。永兴书出智师,而侧笔取妍,遂开宋元以后习气,实书道一大关键,深可慨叹⑦。薛嗣昌刻石,计当在为梓州陕西转运副使时⑧,故止见长安崔氏本,且云置之漕司南厅⑨。然所云八百本施于江东诸寺者,何以南方绝无闻见⑩?孙退谷云:“今尚有墨迹存世”⑪,恐亦传闻之词,未曾目睹确知也。翁覃谿以欧阳不见全本⑫,赵氏不入著录⑬,径臆断以为宋初书迹,薛氏不当遽议以入石。且谓:薛氏能品鉴《定武兰亭》,非不知古书者,亦误信而镌勒之⑭。又谓:顾亭林精考金石,亦收入此帖⑮;并疵退谷推重薛氏之功为谬。薛氏父子固皆以翰墨名⑯,即顾、孙二子之精核⑰,亦岂翁氏所能企⑱,特以生平祖述《庙堂》⑲,醉心赵、董⑳,习为欹侧,故于此帖之横平竖直有意贬之耳。先文安公藏宋拓本,临仿有年,每以横平竖直四字训儿等㉑。余肄书泛滥六朝㉒,仰承庭诰,惟以此四字为律令㉓。于智师《千文》,持此见久矣,未敢宣诸楮墨也㉔。雨舲中丞工书耽古㉕,出示一本,虽非宋拓,然神采腴润飞动㉖,自是数百年物,假归与家藏本对看,无端触发,一泄鄙私㉗,质之雨翁以为何如也㉘?铺张大指,复成一诗。
右军书自南朝尊㉙, 萧羊王谢相叩扪㉚。
官奴难嗣况余子㉛, 传之方外七代孙㉜。
团蒲曲几书《千文》㉝, 八百本止一本存。
迄今是否有墨迹, 无由访遍江南村。
宋初官帖称祖石㉞, 千家模刻枝叶繁㉟。
手眼独出有薛氏, 父子弟兄精讨论㊱。
《兰亭》而外智师帖㊲, 为书律挽狂澜奔。
棐几流传此血乳㊳, 唐人时亦窥篱樊㊴。
永兴侧笔紊师法, 寝至楷则失宋元㊵。
乌乎此事非小技㊶, 忍令正变淆流源㊷?
覃谿诗僻字亦钝, 金石之气非不敦㊸。
特矜博见出谿刻, 敢蔽后学为伪言㊹。
先公勤习阅年岁, 意境直造铁叶门㊺。
小子肄书渐负荷, 谨从平直求巨根㊻。
语铃道人真有道㊼, 腕力健运翔鹏鹍㊽。
和诗既许有同调㊾, 论书见谓能知言。
公余不废谭艺乐㊿, 石墨磊落谐琴樽(51)。
乍合两美相视笑, 忽摅咫见忘厥烦(52)。
欲从实际见本末, 敢凭私意为轾轩(53)。
唐突苏斋奚足计(54), 千载伯施谁讼冤(55)?
注释:
①智师《千文》:智永所书《千字文》。详《跋周允臣藏关中城武庙堂碑拓本》注④与上文注①。
②大令:王献之官至中书会,世称王大令。
③宗法:尊崇效法。简椟:即简牍,简札。狎,更也;狎书,即别人临仿之书。
④正锋:亦曰中锋,运笔时,笔锋居中,笔尖从笔划中间经过。
⑤亭亭:耸立貌。孤秀:单独秀美。
⑥山阴棐几,用羲之典,详见《跋国学兰亭旧拓本》注⑭。直造:径直达到。单微:疏远卑贱人。《韩非子·有度》:“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注》:“虽单微直凑,亦令得其职分,而豪强不敢逾。直凑,仓促汇集也。”王先慎《集解》:“此言亲近重臣,合之疏远卑贱之人,皆用法数以审赏罚,毋有相违”。
⑦永兴:指虞世南。侧笔:指书法用笔时取侧势。黄庭坚云:“又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尚病右。”朱和羹《临池心解》云:“正锋取劲,侧笔取妍。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时带侧笔。余每见秋鹰搏兔,先于空际盘旋,然后侧翅一掠,翩然下攫,悟作书一味执笔直下,断不能因势取妍也。所以论右军书者,每称其鸾翔凤翥。”何绍基褒智永“笔笔正锋”,贬永兴“侧笔取妍”。子贞之叹有一定片面性。
⑧薛嗣昌刻石:指薛嗣昌大观三年刻于长安的《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末刻“薛嗣昌跋”,左下刻“侄方纲摹”。薛跋有云:“隋智永禅师,为右军七代孙,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施于江东诸寺”。“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最为殊绝,命工刊石,置之漕司南厅,庶传永久。”
⑨长安崔氏:指崔竖。漕司:官名,宋置诸道转运使,管催征赋税,出纳钱粮,办理上供及漕运等事,南宋称漕司。
⑩江东:长江以东,主要指浙江。何延之《兰亭记》云:“至七世孙智永——永即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安成王咨议彦祖之孙,卢陵王胄昱之子,陈郡谢少卿之外孙也。——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承良裘,精勤此艺。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于大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皆满。凡三十年,所临真草《千文》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万。”子贞对此传说持怀疑态度。
⑪孙承泽(1592—1652),字耳伯,号退谷,常熟人。作《庚子消夏记》,卷六《智永千文》云:“智永尝书《千文》八百本散在江南诸寺,今尚有墨迹存世。宋大观中薛氏以长安崔氏所藏真迹刻石,极其精善。”
⑫翁覃谿:翁方纲,号覃谿。欧阳:指欧阳询。
⑬赵氏:赵明诚(1081—1129),密州诸城(今属山东)人,官至知州,与妻李清照同好金石图书,著有《金石录》三十卷。
⑭《定武兰亭》,详《跋国学兰亭旧拓本》注④。镌,凿、刻也;勒,刻也。
⑮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明亡,嗣母王绝食死,遗命勿事二姓,因改名炎武。明末江苏昆山县人,著名思想家、学者。学问渊博。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金石:指钟鼎碑刻。《吕氏春秋·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高诱注:“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子贞引述翁氏原文见《复初斋文集》卷二十五《真草千文跋》。原文云:“至赵明诚《金石录》及宋人所著《宝刻类编》,则皆并无此目矣。且欧阳所见不全之拓本,亦未明言其果是一行真楷一行草书并列否耳。……薛氏不暇深考,遽以入石。……薛氏能品鉴《定武兰亭》,非不知古书者,亦误信相传之语而镌勒之……”
⑯翰墨:犹笔墨,指文辞,亦指书法或绘画。
⑰顾、孙:指顾炎武、孙承泽。精核:精华核心。
⑱企:企及、赶上。
⑲《庙堂》,即《夫子庙堂碑》,虞世南书。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覃翁老人终身欧、虞,褊隘浅弱。”马宗霍《霋岳楼笔谈》云:“覃谿以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
⑳赵、董:赵,指赵孟頫,详《跋玉版洛神赋十三行拓本》注⑰。董,指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伯、香光,松江华亭人。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尝云:“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人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学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守格辙耳。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王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以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画禅室自论》)
㉑先文安公:指子贞之父何凌汉。
㉒六朝:指魏、晋、后魏、北齐、北周、隋。
㉓律令:法令,引申为法则。参见《书邓完伯先生印册后为守之作》“浅评”。
㉔楮墨:即纸墨。
㉕崇恩,号雨舲(语铃)道人,官至山东巡抚,曾聘绍基为山东泺源书院主讲。耽古:特别爱好古代法书。
㉖腴润,丰裕温润。
㉗鄙私:鄙陋私见,谦词。
㉘质:通诘,询问也。雨翁:指雨舲中丞。
㉙马宗霍《书林藻鉴》云:“南朝承东晋,出于二王。”
㉚萧:梁代萧子云(487—549),字景乔,晋陵人,官至侍中。尝答敕云:“自此研思,方悟隶式,始变子敬,全范元常,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张怀瓘《书断》云:“其真书少师子敬(王献之),晚学元常(钟繇)。”羊:宋代羊欣(370—442),字敬元,泰山南城人,官至中散大夫、义兴太守。书法幼师献之。大令尝为欣书裙,故亲承妙旨,入于其室。时人谚云:“买王(献之)得羊(欣),不失所望。”王:齐王僧虔(426—485),琅玡临沂人,官至侍中,卒谥简穆。他是王羲之四代孙,其书初学钟繇,后继承祖法,丰淳而有骨气。尝与齐祖赌书,自称臣书第一者也。谢:宋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人,后移籍会稽,官至秘书监侍中康乐侯。虞龢云:“灵运,子敬之甥,故能书,特多王法。”叩扪:叩头抚摸。
㉛官奴:王献之,小字官奴。
㉜七代孙:指智永,羲之七代孙。传说羲之《兰亨》真迹传到智永,智永传弟子辨才。
㉜蒲,水草植物名,可制席。团蒲,犹园席。曲几:弯曲之几。
㉞官帖:官刻的法帖,此指《淳化秘阁法帖》。
㉟官帖一出,模刻竞进。据近人林宰平《帖考》云:模刻分为四类:一为翻刻,如《二王府帖》、《绍兴国子监帖》、《世綵堂帖》等;二为增减而成,如《绛帖》、《潭帖》、《大观帖》、《大清楼帖》等;三为集众帖而成,如《星凤楼帖》、《鼎帖》等;四为重编而成,如《汝帖》、《群玉堂帖》等。
㊱薛氏:薛嗣昌。其父薛师正(向),熙宁间出牧定州。
㊲智师帖:指智永书《千字文》。
㊳棐几:指王羲之。详见《跋国学兰亭旧拓本》注⑭。
㊴篱樊,即樊篱。
㊵永兴:指虞世南。子贞认为他侧笔取妍,宋元以来楷法竟不可问津。参见《跋道因碑拓本》。
㊶小技:子贞认为“书虽一艺,与性道通,固自有大根巨在。”又诗云:“惟当努力蹑前古,莫嗤小技如雕虫。”
㊷正:纯一不杂,此指正体。变:变化、改变,此指变体。流源:原指水的本源和支流,引申为事物的本末。
㊸覃谿:翁方纲字。诗僻字钝,言其诗书俱不佳。
㊹伪言:虚假之言。翁方纲《真草千文跋》云:“惟此《千文》则欧阳所云:隋智永石本者,渺乎无以稽也,竟不当仍沿智永《千文》之目,直题曰北宋人书真草《千文》可矣。此实古今书势大关键,不可不亟为订正者也。”
㊺先公:指子贞之父何凌汉。铁叶门:即铁门限。直造铁叶门,犹如直接迈进铁门限。
㊻负荷:背负肩荷,引申作继承解。《三国志·吴志·张昭传》:“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㊼语铃道人:崇恩号,见本文注㉕。
㊽鹏鹍:古传说中的鲲鹏。《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㊾和(hè贺)诗:作诗与别人相唱和,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限定和韵,一种是不限定和韵。同调:本指音乐的调子相同,此指限定和韵。
㊿公余:公事之余。谭,通“谈”。
(51)石墨:此指书法作品,详《跋张荐山藏贾秋壑刻阁帖初拓本》注㊳。琴樽:琴与酒樽,古时文人雅士闲适生活中常用之物。
(52)摅(Shū舒):发表、发抒。咫: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见,形容见识短。
(53)轾轩:车子前高后低曰轩,前低后高曰轾。引申为高低轻重。
㉞唐突:冒犯。苏斋:指翁方纲,详《跋祁叔和藏宋翻宋拓化度寺碑》注③。
(55)伯施:虞世南字。谁:指崇恩。子贞认为:“侧笔取妍,始于永兴。”崇恩《和子贞题怀仁圣教之作》有诗句云:“伯施尚难逃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