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韩苏石鼓歌后①

书韩苏石鼓歌后

西京仁厚腾驺麟,   中兴豁达车马新

创易蝌文抅十鼓,   别模鱼柳辉千春

周雅不编秦什漏,   幸免笺诂来讼纷

天公有意护纯宝,   翳昧其迹全其神

迭更八代韩子出,   西望作歌余叹呻

苏公继赓并奇特,   秋高二华同嶙峋

庐陵集录始辨博,   薛杨摹绎增粼玢

终看崇庋入太学,   幽志好古同慰欣。

阳冰齐名首择木,   退之本是升堂宾

唐卿(苏)中复(吴)玉筯 绝皆与坡老为朋群

昔觏潮碑轶章草,   近览诸城留八分

端庄婀娜并无匹,   讵追斯邈犹逡巡

如何大笔谢殳玺,   坐看余子蟠龙云

始知巨儒异㑋识,   既匪专究无矫云

先后吟哦寄此鼓,   意象感激非因循

或云严密读难晓,    或云八九归遗沦

一任摩挲露跟肘,   不敢批引劳绳斤

冥观洞入古叹集,   珊瑚夭矫嘉禾陈

依然至宝不雕琢,   径与贞璞还元醇

噫予昆季生更晚,   强索彝img谭周秦

偶嗟百甓范大篆,   更参八体诵说文

朅来秦台恣模览,   益信此碣尊无伦

何当杜门写万徧,   千古一筏求其津

敬为两公一补憾,   待镂玉检敭皇勋

注释:

①石鼓:石鼓是我国传世的今存刻石中最早的珍贵文物。其形如鼓,故俗称石鼓。石鼓上的文字为四言籀文,记述周秦贵族田猎纪功的事,故学者名曰猎碣。鼓有十,大小不一,文刻其中,书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或称大篆。石鼓文,何绍业有砖刻本。

②西京:今陕西长安县治。西汉都长安,自东汉都洛阳,始称长安为西京。驺麟:驺,通骤;麟,传说中仁兽名,即麒麟。借喻杰出的人物。

③中兴:周宣王是周代中兴之主,何绍基因循韩、苏之说,亦赞宣王。

④蝌文:蝌蚪文。详《跋周允臣藏关中城武庙堂碑拓本》注⑯。周宣王时太史史籀曾整理过古文,著大篆十五篇,书不传。石鼓文,是大篆的代表,故亦称籀文。

⑤鱼柳:《石鼓文》有云:“其鱼维何?维鱼维鲤。何以贯之?维杨与柳。”

⑥周雅:《诗经》中的大雅、小雅。秦什:秦代的史籍。谓《诗经》与“秦什”均不载。

⑦笺诂:注释之一种。《毛诗》篇首“郑氏笺”,孔颖达疏:“郑于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吕忱《字林》云:‘笺者,表也,识也。’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诂:以今言解释古言。《尔雅·释诂》邢昺疏:“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

⑧纯宝:由周秦至初唐,石鼓被委弃于陕西陈仓之野,故有“陈仓十碣”之称。张怀瓘《书断》评石鼓云:“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

⑨翳昧:遮蔽不明。

⑩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韩子:指韩愈。

⑪叹呻:指韩愈所作《石鼓歌》,首句云:“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⑫苏公:指苏轼。他二十余岁作《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赓:继续、连续。

⑬二华:两篇华丽美彩之作,指韩苏《石鼓歌》。嶙峋:本指山崖突兀貌,此赞韩苏诗。

⑭庐陵:指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官至礼部侍郎、太子少保,卒谥文忠。他在《集古录跋尾·石鼓文》中对石鼓文为何时物辨之甚详,取韩愈之说“以为信尔”。详本文注㊳。

⑮薛:指宋薛尚功。他据宋岐下翻刻本缩刻。杨:指明杨用修。他有木刻本。摹绎:连续临摹。粼玢(bīn宾):粼,亦作磷,磷玢,即玢豳文磷之简称,指玉之花纹。《汉书·司马相如传》:“珉玉旁唐,玢豳文磷。”

⑯唐初石鼓出土于岐州雍南三畤原(即今南原),郑余庆迁于凤翔府夫子庙。经五代之乱一度散佚。北宋司马池复收集,运置于凤翔府学的两旁屋内。而“作原”鼓已失。皇祐四年(1052)向传师复得于民间,惜已为人截去上半改凿成臼。

⑰阳冰:李阳冰,唐代篆书首推阳冰,其篆法号称直接李斯。他的《乌山石般若台题名》、《处州新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称为四绝。择木:唐韩择木,昌黎人,官至工部尚书、散骑常侍。工楷书兼善八分。《宣和书谱》云:“隶书之妙,惟蔡邕一人,择木乃能追其遗风,风流间媚,世谓蔡邕中兴焉。”

⑱退之:韩愈字。官至吏部侍郎,故称升堂宾。

⑲宋苏唐卿,篆书名家,代表作有《醉翁亭记》、《郁林观刻石》。宋吴中复,篆书名家,官至永兴太守。玉筯:小篆,一名玉筯篆。舒元舆《玉筯篆志》:“秦丞相斯变仓颉籀文为玉筯篆。”

⑳坡老:苏轼,号东坡,故称。

㉑潮碑:子贞自注:“潮州鹦鹉碑。”轶:本义为后车超越前车,引申为超越。章草:早期草书,由草隶发展而来,每字独立,因用于章奏,故名章草。

㉒诸城:子贞自注:“东坡八分题名在诸城学。”

㉓婀娜:轻盈柔美貌。

㉔讵:岂、怎。斯:指李斯。李斯,秦上蔡(今河南汝南)人。斯从荀卿学,后西入秦。秦始皇既定天下,斯为丞相,变大篆为小篆,助成统一文字。相传秦代金石刻文皆出李斯之手。现存琅玡台刻石为其代表。邈:指程邈。程邈,字元岑,秦下邽人。始为县狱吏,因得罪始皇下狱。狱中苦思十年,成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称善,用为御史。传为隶书创始人,实所为之字仍为篆书。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㉕殳玺:指殳书与玺书。殳书,秦书八体之一,刻于兵器上的文字。今存秦代兵器有铭文的如《相邦吕不韦戈》,字体不脱小篆,但笔画近隶。玺书,古代用以印信封记的文字。秦后专指皇帝诏书。

㉖蟠:盘曲而伏。

㉗巨儒:大儒。㑋:形容细小。大儒能识别极细小的差异。

㉘匪,通“非”。《诗·卫风·木瓜》:“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矫:正曲使直。

㉙先后吟哦:指韩愈、苏轼先后作诗。吟哦:犹吟咏。《宋史·何基传》:“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

㉚意象:心意表现。

㉛遗沦:遗失淹没。

㉜摩挲:亦作摩娑,抚弄也。

㉝批引:评判指引。绳斤:木工用的墨线与斧头。

㉞珊瑚:韩愈诗有“珊瑚碧树交枝柯”句。夭矫:屈伸貌,形容曲折而有气势。

㉟至宝:韩诗有句:“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㊱贞璞:坚硬的未雕琢的玉。元醇:善;酒质厚曰醇。

㊲予昆季:我们弟兄。韩诗有“嗟予好古生苦晚”,苏诗有“韩公好古生已晚,我今况又百年后。”

㊳彝img(yì义);古代宗庙常用祭器的总称。谭周秦:谈周与秦。关于石鼓刻石之时代,唐以来考订者众说纷纭。唐代韦应物《石鼓歌》云:“周文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石如鼓形数止十,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韦主周说。唐韩愈《石鼓歌》云:“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干戈。”“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韩亦主周说,然与韦小异。

宋郑樵认为:“石鼓十篇,大抵为渔狩而作。周宣王时则籀书所始,宣王之前,皆古文也。籀文与古文则刀书,故锐。秦篆则漆书,故刓。石鼓之文,其端皆刓,且《石鼓文》之为秦篆者,字字可晓。”“秦自惠文称王,始皇称帝。其文有曰嗣王,有曰天子。天子可谓帝,亦可谓王,故知此文即惠文之后,始皇之前所作。”近代学者认为是秦刻石者占多数,然仍见解不一:马叔伦主文公,马衡主穆公,郭沫若主襄公,唐兰主献公。似以唐说近是。

㊴磋:商量。百甓(pì屁):甓,砖也。指绍基与绍业商量用砖摹刻石鼓文。何绍业有砖刻本。

㊵八体:秦始皇定书体为八种,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说文》:《说文解字》之简称,东汉许慎撰。

㊶朅来:犹言去来。

㊷此碣:古人将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此碣,此指石鼓。

㊸杜门:闭门不出。徧:“遍”之异体字。

㊹津:渡口。

㊺两公:指韩愈、苏轼。

㊻敭:“扬”的异体字。子贞自注:“时与子毅弟用img摹猎碣,嵌置学院署四照楼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