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鸟虫书
在春秋战国时期,鸟虫书主要用在铜器上,包括兵器和礼器的装饰方面。汉代鸟虫书的使用范围有所变化。汉代保持先秦的传统,在重要的铜器上铭刻鸟虫书,如中山王刘胜墓的铜壶上有鸟虫书,用金银镶嵌,光辉灿烂,显示出王家的华贵气息。但是,至今没有发现一件有鸟虫书的汉代兵器,说明当时兵器上已经不用鸟虫书了。新莽六书中“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这是一种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书体,而且汉代墓葬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许多鸟虫书,流传的印谱中也有同类的钤印。战国的玺印并无此习惯,是汉代拓展了鸟虫书的使用范围。
汉代最重要的鸟虫书在河北满城西汉墓中被发现,墓主为中山王刘胜。墓内出土大量铜器,其中错金银铜炉、铜壶尤其引人注意,错金壶中有两件为鸟篆文铭文(M1:5015甲壶、Ml:5018乙壶)。两壶风格基本相同,周身用纤细的金银丝错出鸟篆文吉祥语和动物纹带。甲壶精致华丽,乙壶稍简朴。[52]
图1-43 甲壶
图1-44 乙壶
甲壶通高44.2厘米,乙壶通高39厘米,周身用纤细的金银丝错入表面,金线为主,银线辅之,错金银错出云气、动物纹样,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纠合在一起,表面金光灿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错金银壶使用象形图案,纹样繁缛,看上去眼花缭乱。经过肖蕴、张振林、周萼生、何学今考证,大致可以读出释文。[53]
甲壶壶盖中心饰一条蟠龙,蟠龙周围三卷云状钮间有鸟篆文十二字:“有言三,甫金,为荃盖,错书之。”盖缘和钮上错以云纹。壶的口、肩、腹部微凸起宽带纹各一周,带上错出由龙纹和云纹组成的图案,宽带纹分壶身为三段,错鸟篆文三周。
颈铭:“盖圜四,仪尊成壶。”
肩铭:“盛兄盛味,于心佳都,于。”(与腹铭连读)
腹铭:“口味,充闰血肤,延寿却病,万年有余。”
圈足上和圈足、腹部之间各错出动物纹带。铺首用金银错勾勒,环上满缀云纹。
乙壶盖心蟠龙周围三环钮间有鸟篆文:“□□盖”。壶口、肩、腹部亦微凸起宽带纹分壶身为三段,而仅在肩、腹部宽带纹上错出龙虎相斗的生动图案。颈、肩部铭文同甲壶;腹部铭文有省字,鸟篆文也多不识。
两壶除甲壶腹、圈足间动物纹带错银以外,其余鸟篆文或装饰花纹都用金、银双线勾勒表达,以金线为主线,银线辅之,异常精巧绚丽。[54]
肖蕴认为器铭是用鸟虫书这种古代美术字做成的装饰图案。张振林将其描述为其壶盖中间饰龙纹,饰一圈美术篆字,其中甲壶盖上的字“均用鸟鱼构成,又称鸟鱼书”。曹 锦炎指出,两壶鸟虫书铭文云气纹与凤鸟纹构成,甲壶为鱼鸟纹,乙壶为云气纹加凤鸟纹。[55]
图1-45 甲壶盖铭:“有言三,甫金,为荃盖,错书之”
图1-46 乙壶盖铭(释文未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