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谐声 代字装饰

第二节 以物谐声 代字装饰

用动物、植物、器物名称读音来替代同音字,叫作谐声代字法。此法亦图亦文,图文合一,意味隽永,具有鲜明的装饰性,是汉字美术字的特有形式。传统实物寓意的装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和汉晋织物纹样有关,由陪衬的吉祥纹样发展而来,如鸳鸯寓意和谐,松树寓意长寿,牡丹寓意荣华等[24]。还有一种是以图像代字,即用图像的读音替代特定的同音字。

定陵W89:7纹样,织金“卍寿”字,“寿”字作葫芦形,下挂如意云;两侧“卍”字下磬系双鱼,用磬谐音“庆”,“鱼”谐音“余”,寓意“万寿如意、福庆有余”[25]

定陵W116,在龙首顶部绣有灵芝托一“寿”字和二“卍”字;此外,还有山茶花托盘长、云头等纹样,寓意“万寿吉祥”。[26]

织金妆花方领女夹衣,“万寿福禄”纹一件。定陵D34,以团鹿、如意灵芝捧寿字,寿字两上角各一“卍”字。两“寿”字之间上饰蝙蝠,下饰灵芝纹。蝠、鹿谐音“福禄”。整个纹样寓意“万寿福禄”。[27]

图7-32 万寿如意、福庆有余

图7-33 万寿福禄

明定陵孝靖后耳坠“喜报平安”金耳坠,耳坠作塔形,中间刻双喜字,下部为瓶形,瓶两侧刻爆竹纹[28]。“安”字放在瓶子中,用瓶的谐音替代汉字“平”,合为“喜报平安”。这个例子不是用物品来装饰,而是以物代字,字与物交融,无疑在文字美术化道路前进了一步。

图7-34 喜报平安金耳坠

进入清代后,器物注重繁缛的纹样,不分大小制作都是如此,谐声代字与字联合的美术装饰愈加受到欢迎,从皇家上层到民间乐此不疲,处处可见这样的合成纹样。清代雍正和乾隆皇帝对艺术品十分痴迷,他们亲自设计、监造了巨量的工艺品。清宫用器的纹样均由皇帝批准、定稿。在清宫档案中有不少记录。

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素三彩盘,中心一周为牡丹花夹五个蝙蝠(福),圆心是一个变形“寿”字,合称“五福捧寿”。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镂空富贵福寿吉祥扁方,两端花体字“富贵吉祥”,中间镂空处有三个一笔书“寿”字,三字之间一对蝙蝠,谐音“福”字,组成“福寿”两字。

图7-35 清乾隆素三彩盘(南京博物院藏)

图7-36 清代金丝谐音“福寿”扁方(故宫博物院藏)

苏州博物馆藏清代金饰,以双钱和蝙蝠为底纹,上面中间一只鹿,两侧“福”“寿”字,连起来读为“福”“禄”“寿”三字。[29]

图7-37 “福”“禄”“寿”金饰品

《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雍正六年八月十八日为怡亲王福金寿日所用寿意活计等件,奉旨照 年例预备。于九月初四日做得“连连双喜簪一枝,荣贵高秋簪一枝,福寿久长簪一枝,年年吉庆簪一枝,节节双喜簪一枝”。

这些文字通过图像纹样来表达吉祥之义,如“连连双喜”就是藕断丝连之藕、双喜就是两只喜鹊;“年年吉庆”可能就是鲶鱼和戟、磬;“节节双喜”就是竹子与喜鹊的组合。从代字物与文字组合,进展为完全用物来替代成句的文字。

旅顺博物馆藏清代的白玉如意喜庆水 盂,明显看出中央一个“喜”字,下面一枚磬(庆)。两侧以如意灵芝为耳,图文结合出“吉庆如意”吉祥语。此类谐声纹样与文字组合,充斥在民俗图画装饰之中,可以说随处可见,可惜如今解读者寥寥无几。

清代连升三级帽筒,也可叫平升三级,三枚戟(级)与莲花(连)插于瓶(平)中。清代太平有象瓷塑,大象背负一个大花瓶,象谐音气象之“象”,大花瓶谐音“太平”二字,瓷塑为“太平有象”四字之吉词。

图7-38 旅顺博物馆藏清代的白玉如意喜庆水盂

图7-39 连升三级帽筒(赣州市博物馆藏)

图7-40 清太平有象瓷塑(南京市博物馆藏)

清代杨柳青木版作品横条“玉堂富贵、八仙庆 寿”,玉堂富贵是由牡丹、玉兰、海棠花组合而成,牡丹花花朵硕大,花色十分鲜艳,雍容华贵,被称为百花之王,所以象征富贵。而玉兰花取音“玉”、海棠花谐音“堂”,三朵花组成“玉堂富贵”四字[30]

图7-41 清代纯谐音“玉堂富贵,八仙庆寿”木版图

由图字组词发展为以物代字风靡朝野,尤其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人群中更是常见,这是汉字美术化装饰的一朵奇葩。

【注释】

[1]本节参考引用了笔者《汉字民俗史》之“文字呈祥”一章,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409—445页。

[2]烟台市博物馆:《山东莱州南五里村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16年第2期。

[3]贡昌:《浙江金华铁店村瓷窑的调查》,《文物》1984年第12期。

[4]张英:《吉林扶余岱吉屯元墓出土瓷器》,《文物》1994年第9期。

[5]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鲁荒王墓》上册,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第189页;《鲁荒王墓》下册,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图版293。

[6]曾广亿:《广东珠海、汕头出土的元、明瓷器》,《文物》1974年第10期。

[7]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涿州市文物保管所:《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墓》,《文物》2004年第3期。

[8]龚德亮、杨海莉:《十堰市博物馆藏铜镜》,《江汉考古》2009年第4期。

[9]《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元年》:“四月初一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交白玉双喜杯大小三件,白玉单靶杯一件,白玉登云杯一件,白玉菱荷双耳杯一件,白玉双喜八方杯一件,白玉双喜六方单耳杯一件,白玉双喜有耳杯一件。”《清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乾隆元年》:十月十三日,“唐英所进瓷器内,汝釉四方双喜樽。”《清内府造办处档案·乾隆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太监王保住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冬青釉三喜盖罐一件(木座),白地青龙凤小瓶一件(木座),熊窑双管扁瓶一件(木座)”。《清内府造办处档案·乾隆十九年》:六月十四日太监王炳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玉三喜觥一件(木座)”。

[10]史永红:《昔阳县楼坪村古民居—天聚生》,《文物世界》2008年第6期。

[11]益阳县文化馆:《湖南益阳县赫山庙唐墓》,《考古》1981年第4期。

[12]益阳地区博物馆:《湖南益阳市大海圹唐宋墓》,《考古》1994年第9期。

[13]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一九五六年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唐墓葬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第4期。

[14]闫虹:《湖北襄樊文物处征集的青铜镜》,《文物世界》2008年第2期。

[15]藏于鄂州博物馆,笔者实地拍摄。

[16]北京市海淀区文化文物局:《北京市海淀区南辛庄金墓清理简报》,《文物》1988年第7期。

[17]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山县博物馆:《江西玉山渎口窑址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6期。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下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彩图版126。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下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彩版102、彩版105。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下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彩版104。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下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彩版104。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下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图版26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上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201页。

[23]殷安妮:《清宫马褂珍品》,《文物天地》2011年第1期。

[2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上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88页。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上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87—88页。

[2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上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2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上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03、105页。

[2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上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200页;《定陵》下册,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图版262。

[29]许洁、杨艺:《金色江南 江南地区金银器品鉴》,《紫禁城》2016年第7期。

[30]王树村编著:《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637页图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