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铜壶铭文及释文
颈铭:
肩铭:
腹铭:
下腹铭:
乙壶的颈、肩铭文与甲壶相同,而腹部铭文有差异,相同的文字繁简不同,我们比较以下几个字,很清楚看出差异所在。甲壶简称“甲”,乙壶简称“乙”,伯氏壶简称“伯”。
图1-47 伯氏壶正面
图1-48 上博藏西汉错金银鸟虫书铜壶
篆体变化到鸟虫书,越简单,越能显示原来字形,花饰越多,字形改变越大。如:“味”>
(乙)、
(甲)、
(伯),“盛”
>
(甲)、
(伯)、
(伯)。甲壶铭文尚可保持基本字形,而伯氏壶繁饰后,笔画淹没在花饰之中。鸟虫书铭文的任意性很大,有人认为刘胜铜壶与伯氏壶铭文是同一来源,但是花饰处理的任意性意味着工匠的创造性,如:
“口”>
(乙)、
(甲)、
(伯)
“充”(一说“交”
)>
(甲)、
(乙)、
(伯)
“膚”>
(甲)、
(乙)、
(伯)
因此,繁与简可以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使用,因此不同的壶铭文可简可繁,一壶铭文可以出现繁简两种字形。如:
“延”>
(甲)、
(乙)
“病”>
(甲)、
(乙)
“血”>
(甲)、
(乙)、
(伯)、
(伯)
伯氏壶与刘胜壶的铭文花饰,与战国的鸟虫书有明显的区别。它的花饰已经突破了字形,甚至解散了笔画,隐藏在华丽包装内的字大部分只留下了一个影子,花饰的字形只是一个若有若无的框架,利用当时的文字使用规则是无法识别这些文字的。战国鸟虫书只是笔画弯曲,或者在字形上增加额外的动物形象。而鸟虫书铜壶从笔画到结构全部改变,花饰融化在笔画和字形之中,浑然一体。笔画用复线,如流云自然生成云朵和鸟纹。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得西汉错金银鸟虫书铜壶,通高34.7厘米,口部边沿、肩部、腹中部及圈足各有一周几何纹、云纹、龙虎纹,颈部、腹部上下各有一周错金银铭文,共二十九字,铭 文与陵山汉墓鸟虫书铜壶相似。铭文内容至今未见考释。[59]
汉代玺印上的鸟虫书结构也比较特殊。安徽淮南市唐山乡第三砖厂出土西汉中前期的玉印“蛮禾”。[60]此印鸟头明显,兼有云纹。
图1-49 蛮禾印
图1-50 刘慎玉印(正反)
江苏徐州黑头山西汉墓出土八枚印章,其中玉印三枚、铜印五枚。年代为西汉偏晚,在景帝到武帝间。“刘慎”印共四枚,三枚玉质,一枚铜质,玉印中有一枚为鸟虫书。[61]印面内容丰富,有多个长喙鸟,还有一鱼纹。
湖南长沙湘江西岸陡壁山发现西汉中期武帝到宣帝之间的黄肠题凑墓葬,墓主为女性,可能是诸侯王妃一类的贵妇人。墓内出土了“长沙后丞”封泥,在内棺出土玉石印章三件,其中白玉印一方,穿有金丝环,鸟篆“曹”,白玛瑙印二方,一方篆字“妾
”,另一方鸟篆文“曹
”[62]。
徐州天齐山汉刘犯墓出土两枚琉璃印,印文皆为“刘犯”,一枚是鸟虫书(图1-52右),另一枚是鱼书(图1-52左)。鸟虫书基本采用了双线勾勒出空心笔画,可见三条龙、三只鸟,其中一只是有冠的凤鸟。这是十分少见的汉代鸟虫书中的稀罕品种龙凤书。鱼书实际只有一条鱼、两只鸟,满印面是云纹。
图1-51 “曹”“妾
”“曹
”
图1-52 刘犯琉璃印
山东济南西郊腊山发现西汉前期墓葬,在大量出土物品中有封泥和印章,封泥为“夫人私府”,玛瑙印章篆文为“妾”,水晶印章是鸟虫书“傅
”。男墓主人为列侯或卿大夫,傅
为男墓主人的夫人。“妾”是谦称,“傅”为男墓主之姓,“
”即娅字。汉代“亚”可以写作“恶”,周亚夫印写作“周恶夫”;《尚书大传》卷二:“王升舟入水,鼓钟恶,观台恶。将舟恶,宗庙恶。”郑玄注:“恶,皆为亚。亚,次也。”[63]“
”不从“恶”,而从“亚”,非“丑陋”义,而是“次”义。鸟虫书印面有飞鸟、立鸟和鱼纹,伴以流云纹。[64]
图1-53 “妾”“傅
”
印文中鸟虫书转折加大,转折处线条膨胀。部件“心”字下鸟虫书去掉向右的单向弯笔,使得“心”变成全对称,然后在笔画上加花。“亚”字内篆书的短横,使鸟虫书变作一只飞鸟。
图1-54 “千秋万岁”
汉代瓦当中仅见一例鸟虫书瓦当文字,当面中间有小圆,四分各有一字,从上下右左读为“千秋万岁”。中圈内为鸟纹,“千”“秋”为鸟书,“万”“岁”为虫书。[65]长沙市出土西汉中期的私印接近方寸,铜印有边栏,玉印无边栏。字体变化大,有篆体,变形篆、篆隶体也出现 了。有“苏将军印”“利苍”“苏郢”“石贺”“周诱”“曹”“妾
”“桓启”等。[66]
值得注意的是,鸟虫书中出现的“石贺”“曹”是风格不同的鸟虫书,为汉式鸟虫书。它们弱化了象形功能,鸟头等具象都消失了,只剩下蜷曲富于粗细变化的笔画。同时,鸟虫书破坏了文字本来的结构,部分改变为对称图案,组成新的结构形式。鸟虫书“曹
”之“
”,把“女”纳入“巽”左下,推两竖笔于一侧,巧妙挪让,再使线条形式统一,浑然天成。篆书白文“妾
”之“
”挪让也是完全一样。“桓启”之“启”亦采用挪让之法,而“诱”之“乃”屈叠移动尾笔至左,构思巧妙。
汉代的鸟虫书字形的取材广泛,有鸟(包括鹤、凤)、龙、鱼、芝草、云、星芒,各种物体没有定式,所以形象多变,体现出先秦象形书的特点,因此汉代的鸟虫书可以与先秦象形书以及后来的虫书、鸟书明显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