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书是什么鸟?
鸟是禽类的泛称,广义上凤凰也是鸟,称作凤鸟。先秦西汉的鸟虫书之鸟就是属于广义的鸟,而且主要是凤鸟,这些内容在前面的鸟虫书一节中已经阐述了。
鸟书一般采用篆体,所以也称为鸟篆。鸟书的鸟是排除了凤鸟的鸟类。春秋战国的鸟虫书中,鸟之形象并不一 律,既有类似凤凰鸾鸟的,也有简易得说不出具体鸟种的。西汉年间出现了一种鸟,叫神雀,汉代写作神爵。《汉书·宣帝纪》元康三年(前63年)夏六月,诏曰:“前年夏,神爵集雍。今春,五色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晋灼曰:“《汉注》大如爵,黄喉,白颈,黑背,腹斑文也。”师古注:“
,音晏。”[101]元康四年(前62年)三月,诏曰:“乃者,神爵五采以万数集长乐、未央、北宫、高寝、甘泉泰畤殿中及上林苑。朕之不逮,寡于德厚,屡获嘉祥,非朕之任。”[102]宣帝因神雀之象改年号。《汉书·宣帝纪》神爵元年(前61年),诏曰:“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 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幸万岁宫,神爵翔集。朕之不德,惧不能任。其以五年为神爵元年。”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前年神爵集于长乐宫,故改年。”[103]可见汉宣帝将神爵下降视为祥瑞,所以改年号元康为神爵。《论衡·指瑞》:“孝宣皇帝之时,凤皇五至,骐
一至,……故有五凤、神雀、甘露、黄龙之纪。”[104]神雀(神爵)是祥瑞之鸟,汉扬雄《羽猎赋》:“麒麟臻其囿,神爵栖其林。”可知小小神雀(神爵)名列凤凰、麒麟、黄龙之内。那么神雀是什么鸟?西晋时期的晋灼说“大如
爵”但不是“
爵”,是一种黄喉、白颈、黑背、腹部有斑纹的五色小鸟,此鸟成群而飞。东汉王充《论衡·讲瑞》说:“故夫凤皇之至也,犹赤乌之集也。”[105]赤乌早在先秦就是祥瑞之物。《墨子·非攻下》:“赤乌衔珪,降周之岐社。”[106]《吕氏春秋·应同》:“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107]《史记·周本纪》:“生昌,有圣瑞。”张守节正义引《尚书帝命验》云:“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108]对照得知,赤乌就是赤爵,神爵其美名也。赤乌又称赤雀。《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孔颖达疏:“如文王有至诚,招赤雀之瑞也。”北周庾信《周祀五帝歌·赤帝云门舞》:“赤雀丹书飞送迎,朱弦绛鼓罄虔诚。”赤乌也叫丹鸟。南朝陈徐陵《丹阳上庸路碑》“: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然《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来杀我壻”裴松之注引《辂别传》:“文王受命,丹鸟衔书。”从上可知,丹鸟就是赤雀。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记载:“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赤乌自汉代以来就是祥瑞,人们将其想 象得越来越美好,把赤乌与嘉谷两个祥瑞联系在一起,便出现了这种依托上古的传说。
《鹖冠子·天社》:“取法于天,四时求象:春用苍龙,夏用赤鸟,秋用白虎,冬用玄武。”赤鸟就是朱雀,为四灵之一,主南方。汉为火德,火色赤。所以赤乌于汉朝意义非同一般。这是鸟书出现的背景,由此明白为何不出凤书而出鸟书了。[109]
容庚考察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青铜礼器、兵器的铭文,把其中有鸟形图像的铭文视为鸟书或鸟篆。[110]马国权说:“鸟书既以鸟形为特点,不管是寓鸟形于笔画之中,或附鸟形于笔画之外,只要具有鸟的形状,这都称为鸟书。”[111]按马国权的说法,无论在笔画内,还是在笔画外,只要有鸟形,就是鸟书。
鸟篆是鸟形篆字,鸟书则泛称鸟形文字,包括篆体和八分,后者可以包含前者。如果把具有鸟形的字体看作鸟书的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必须指出,鸟书不是鸟虫书的一部分,而是不同于鸟虫书的独立美术体。
汉魏时期,鸟书借助于谶纬之学,为官方推崇,发扬光大,鸟书之能者,优先升迁。《后汉书·阳球传》载阳球奏罢鸿都文学,称其“或献赋一篇,或鸟篆盈简,而位升郎中”[112]。《后汉书·蔡邕传》:“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113]同时,鸟书开始进入书法家的法眼,与古文、草书字体等同列。《三国志·魏书·卫觊传》:“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114]
启功指出:“以上三条资料中可注意的是提到鸟篆时都是指书法艺术……只提鸟篆,并无小篆及其他字体。这可以窥知当时对于手写‘庄严古雅’的字,也即是手写体的篆书,都称之为鸟篆。”[115]很明显,启功把鸟书看作蝌蚪文,淡化鸟形,把鸟篆等同于一般手写古雅篆书了,虚化鸟书,实际是否定了鸟篆的存在。
鸟书后被引入幡信。《太平御览》卷六八一引《晋令》曰:“使信节皆鸟书之。”
陈直说:“是鸟书见于古印文者,以西汉为断。据容氏所引《后汉书》的《灵帝纪》、《阳球传》,以及《魏志·卫觊传》,皆是可信的文献,则鸟书之结束,当在魏晋时期。”[116]陈直显然把鸟书当作鸟虫书了,而且对鸟书不甚明白。
东汉时代,鸟书留下实物不多,甚至有人怀疑没有以鸟为形的鸟书。总的来说,古文字是以单一的曲线为基础、以象形为结体原则的字形,鸟虫书的图案形体容易处理。但是到了秦汉之后,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象形的书法就以笔画为主,鸟虫书不能像先秦文字那样依样画葫芦。《后汉书·蔡邕传》谓“工书鸟篆者”,鸟书是祥瑞美术字,是用书法加画法而写成,它的形象体现在笔画的轮廓线上。因为是书写而成,所以鸟书就更加抽象,省略了一些不便处理的部分,除了个别碑志采用完整鸟形外,一般多成一画,以鸟首为特征。那么,鸟书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依据前人的提示,完全可以得到清晰的形象。
《说文·鸟部》:“鸟,长尾禽总名也,象形。鸟之足似匕,从匕,凡鸟之属皆从鸟。”段玉裁注:“此依《释鸟》,‘二足而羽谓之禽也’,短尾为隹,长尾名鸟。析言则然,浑言则不别也。”凡“二足而羽”都称为“禽”,与隹相比,鸟的特征在于长尾。实际上,汉人认为鸟都有长尾。比如鹤,尾羽算不得长,但是在曲阜旧县画像石上,鹤就拖了长长的尾羽。[117]对此我们不必细究,不管是丹鸟、神雀还是赤乌,在汉人的笔下,都是长尾。据此,鸟书必定以长尾为标志。根据对鸟类的观察,红腹锦鸡色彩斑斓,尾羽特长,与鸟书完体十分相似。
记载有“鸟书”“鸟篆”的材料出现较晚,可知这种书体的名称是在后来多起来的。唐韦续《五十六种书》:“周文王赤雀衔书集户,武王丹鸟入室,以二祥瑞,故作鸟书。”[118]
根据现见的碑志,鸟书盛行在东汉后期、魏晋及北朝时期,延至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