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典故美术字
汉字美术字与纹样相结合,先秦到宋元都是以纹样作为陪衬,字与文字是拼合关系。在文字中嵌入图画,先是花纹,再杂物,再是花草,在清代前期开始嵌入人物。康熙年间见到一个彩瓷壶上有人 物形象,不过这是作为瓷器的人物图案来装饰的。整个瓷壶的做成“福”字形,无疑是汉字美术设计的创意,所以可以把“福”字瓷壶上的人物,看作汉字人物美术的先导,至少是一种启发。
字形中嵌入图画,按人物数量分为两类。一类是群体人物,往往带有景物,著名的八仙、罗汉之类。还有一种常用题材,带有故事情节,如西王母蟠桃会,群仙祝寿之类。一类是单个人物,只限于喜庆人物,即福星、禄星、寿星、喜神、财神,与“福”“禄”“寿”“喜”“财”配合。从字与图的关系看,一种把图形严格限制在笔画字内,不越出笔画轮廓的界线。另一种是不限于笔画之内,而以整个字为背景,图形必然遮盖部分笔画,甚至部件。前者适合大篇幅的作品,如中堂挂屏等,可以容纳众多细小人物。后者用于小型的饰件,面积小只能组成单个人物。这是因地制宜,自然人物题材必须相配合。
图8-33 福寿字罗汉挂屏
乾隆喜爱精美器物,熟悉制作工艺,有些器物他亲自参与设计,为后人留下不少珍贵的器物。清代有嵌象牙挂屏,是御制文字画作品,两块木质底板上各镶嵌一字,一块是“福”字,另一块是“寿”字,在字的双钩线内各有九名罗汉,共十八罗汉。“福”“寿”字用象牙拼接而成,涂金为地,人物景物加以彩色,金碧辉煌。罗汉姿态各异,或打坐、或伫立、或漫步,在山石、植物衬托下,景象恬淡。屏上端均有《罗汉赞》,为乾隆所作。
图8-34 清缂丝双喜字大堂幅(镇江博物馆藏)
镇江博物馆陈列清代缂丝“囍”字大堂幅。堂幅画面上,寿星、麻姑仙在“囍”字的上部,下部中央为和合两仙,两侧为刘海戏金蟾、张果老偷仙桃。中部是“八仙祝寿”:张果老骑驴执渔鼓,吕洞宾佩宝剑,蓝采和提花篮,钟离权摇扇,韩湘子吹笛,何仙姑戏荷花,李铁拐背葫芦,曹国舅捧阴阳板。又把禄星、福星安排其中。每个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缂丝工艺娴熟精巧,面积大,色彩协调,是难得的纺织珍品[30]。
据《尚书·洪范》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为五福之首。明清以来寿意装饰十分广泛,充斥各种器用。中堂挂在厅堂中央,是最显眼的陈设。清代制作大量“寿”字中堂,字画之中包孕了众多神仙,祥云缠绕左右,人物参差其中。
图8-35 寿字插屏屏心
清宫旧藏罗汉寿字插屏,由底座和屏心组成。屏心“寿”字用楠木雕刻,细腻生动、上面披麻布、打灰底、刷大漆。屏座是由刻有寿桃的两侧夔龙纹架、狮墩和安装支架的长几构成。屏心一个大“寿”字,寿字的正面雕镂了众多人物、动物、植物、云朵、山石形象,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祝寿画面。寿字之背面雕刻了很多不同形体的“寿”字,并加金色,工艺精湛。寿字屏心上雕刻内容为人物、动物、植物和其他四大部分。从仙界到凡尘各色人物,以寿星、福星为中心,以及孩童、八仙、渔樵、耕作人众,多达十八个。杂有仙鹤、鹿、猴子、蝙蝠、鱼,共计十二个,寄寓长寿、福禄等意义。并以松、桂、柳、竹、灵芝等植物、祥云衬托,画面充盈喜庆祥和的气氛。
明朝以后,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结合起来祭祀,合称福、禄、寿,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三个福神,作为民间吉祥如意象征,故民间祝寿时,常在正屋朝南面墙上悬挂福、禄、寿中堂,两侧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农历三月初三,西王母寿辰,天宫设蟠桃会,各路神仙前往瑶台祝寿赴宴。历史上的《群仙祝寿图》就是描绘各路神仙赶赴宴会的情景,王母盛筵的盛大场面。《群仙祝寿图》是清代的寿意的热门题材,用于富家显贵祝寿之用。扬州八怪罗聘(1733—1799年)就画过《群仙祝寿图》画卷。清末画家任伯年(1840—1896年)《群仙祝寿图》最为辉煌,由十二幅泥金画地组成的巨大通景屏,画了四十六个神仙人物共赴王母的寿筵。形成群仙祝寿的仙灵境界。海陆空三路神仙人物赴宴,神仙之间错落有致,相互呼应,场面宏大。人物间穿插树木、花鸟、山石、楼台、海水、云雾,天上人间,盛况空前。故宫博物院藏《群仙祝寿图》是晚清的一件代表作品,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清宫旧藏《群仙 祝寿大寿字图》立轴(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号:故257526),画心高213.5厘米,宽151.5厘米。画轴上系两个纸条。一写“臣工画群仙祝寿大寿字一轴”。另一张写“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初一日,储秀宫谢福禄交臣工画寿意挂轴一轴,着浮收”。洒金笺诗塘为粉色,有梁 耀 枢(1832—1888年。状元,翰林院侍讲、侍读)题书:“圣德广运,怀柔百神。包举宇宙,囊括乾坤。天门詄荡,羽葆缤纷。云霞焕彩,鸾鹤成群。中央正位,天姥居尊。宝幢彩盖,馥郁纟因缊。环立旁侍,蓬莱列真。星官降福,奎壁舒文。九谷献穗,七襄织云。丹山嘉卉,紫府琼珍。凤苞五彩,玉礼千樽。殊祥异瑞,云集骈臻。神其降止,福禄天申。俾尔多寿,亿万千春。”题字上钤有慈禧白文方印“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数点梅花天地心”,另钤朱文方印“太极殿御览”。
“寿”字竖笔的起首是全画的重心,正中端 坐身着彩服、手持如意、雍容华贵的王母,周围簇拥着的众多仙女,执障扇,吹笛奏乐,手捧寿桃。以下笔画内绘有东方朔偷桃、福禄寿财喜等各路神仙、白猿献寿、八仙庆寿、天女散花祝寿以及四海龙王贺寿等。画中繁复的景致正与梁耀枢题跋中描述的相同。
图8-36 清宫旧藏《群仙祝寿大寿字图》
在光绪九年《清档·如意馆》记:“六月二十九日长春宫总管刘增禄交画绢一块,随传旨着如意馆画士张恺等画勾金大寿字一张,上画金母、福禄寿财喜、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散仙;下画四海龙王、龙宫。高七尺、宽五尺,光画小样呈览,钦此。于七月二十日画得小样呈览,准看照此样绘画,钦此。”此立轴的质地、尺寸等等,与《群仙祝寿大寿字图》轴相符。慈禧的五十岁寿辰临近之际,大权独揽,可比金母(王母)的至尊地位。该寿字立轴由如意馆画师张恺、梁德润、张维明手绘,工笔重彩,衬托热烈的场面,营造出了寿庆的氛围[31]。
“群仙祝寿寿字图”在民间同样十分流行,不仅用于祝寿,也作为年节画为民众喜见。
在民间刻坊精雕细镂,彩色套版印刷,画面活跃。字画之内包孕王母与各色神仙,人物栩栩如生。
扬州博物馆所藏近代木板年画中,有同题材的年画,长75厘米,宽53厘米,在双勾“寿”字内最上端为“西王母乘凤”。行云流水相连着福、禄、寿三星,又连接祝寿之“八仙”,最下端为东方朔偷桃。这幅寿字中,各个神仙人物相互 间串以寿桃、亭台楼阁和云气等。扬州博物馆藏品中“福”字,长75厘米,宽53厘米,字内画“和合二仙”“赐福财神”“麒麟送子”“刘海戏蟾”,字外围缠绕着丹桂花和牡丹花,寓意“福”。“寿”与“福”一对年画构思,打破了以字为主或以画为主的单一布局,别有意趣。蓝、紫、绿为主,丰富的色彩变化,多种套色板,具有鲜明的扬州地方特色[32]。多年前去扬州东关市场,依然可见此版画,对照一看就是旧版刷印之片,老版新刷的珍物。
苏州地方坊刻年画,与扬州地方出于同一源流,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着意对称、画面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示富贵、吉庆气象。苏州刻坊的寿字中堂,高92.5厘米,宽55.5厘米。内容与扬州略同,同样是八 仙庆寿内容。最高竖笔为西王母、天官福星、禄星,以下是八仙吕洞宾、钟离权、铁拐李、蓝采和、何仙姑、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整个画面是琼楼玉宇,神仙境界[33]。
图8-37 “寿”字(扬州木板年画)
图8-38 “寿”字(苏州坊刻)
寿星本是上界星宿,《史记·封禅书》“于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寿星老人是道教元始天尊座下的阐教弟子之一,南极仙翁是由古代小说演绎而来,成为寿星的形象。祈祷寿星下凡,“寿”字是祝寿的象征符号,所以很早就把南极仙翁的图像画在字上。其形象为高寿老者,一般是长头大耳短身躯,高额秃顶,黑或白长须,常乘白鹿或白鹤,持拐杖、灵芝、仙桃等物。古代有送寿星给老者的民俗,以祝添寿。元代杂剧《蓝采和》第二折:“今日是我生辰之日,众火伴又送礼物来添寿,兄弟将寿星挂起,供养摆上。”明代的徐裕甫墓象形砖像、王锡爵墓有鎏金银寿星像,山西朔县发现法华瓷寿星像。景德镇民窑遗址发现明代破残瓷片,其中有不少装饰了“寿”字的寿星像。“寿”字格式相同,字的笔画外加勾线,中间寿星像或坐或立,手持芭蕉扇。
图8-39 明王锡爵墓鎏金银寿星像
图8-40 中国陶瓷博物馆陈列的明代寿字寿星像瓷片
民间有简化版的寿字画,本低价廉,便于普通家庭购置。晚清时期法国神父禄是遒收集的“寿”字印刷品,笔画浓重,笔画之间少有空隙,形成一个整体。字内有福禄寿三星,跨出字画,落于字之上下。上面为寿星,低头观望下面福禄二星,二星似在交谈,福星稍稍居上,禄星作揖。三星脚踩祥云,整个字画皆作水波纹,表示东海之广,所谓福禄寿皆如东海[34]。
图8-41 包含福禄寿三星的“福”“寿”字
法国神父禄是遒收集的民间刻坊印刷物,“福”字门贴依然是打破笔画外轮廓嵌字的做法,“示”字旁中间安置一个禄星,“畐”上部安置寿星,“田”中即有福星。左侧禄星向右作揖,而右侧二星面向左面,目视禄星,相互呼应。笔画端处画半朵云,便是云在笔画外,依然是波纹打底,云海无边,邈若仙境[35]。
人物银花字,花字中间有一吉祥神仙人物,现见的实物见于清末民初,银 饰人物字形,俗称为刀马人物,一般是装饰性银字工艺中采用,由模具或者锤打出文字造型,再在细部通过锤锻、錾刻、镂空、焊接等多种工艺制作成形,字边有孔,以供穿线固定在织物之上。这种银字以梅兰竹菊为底纹,中间凸起人物形象,多以吉祥神仙形象出现。常州博物馆藏“福寿康宁”四字银字,高4厘米、宽3.5厘米,重6克。“福”字上老者直立,“寿”字上老者扶杖,“康”字上老者手持拂尘,搭于肩上,“宁”字上老人坐于鼓凳上。字形规整,人物身披古服,面容大致清晰,当为做工精致的文字工艺品[36]。
图8-42 常州博物馆藏“福”“寿”“康”“宁”人物银字
笔者收藏的近代人物字,只有“财”字和“囍”字两件,可能只是整套字的零星残件,每字3.5厘米见方。“囍”字背“万邑宝庆”,民国时期江西“赣省万载县国术研究会”银质证章,背刻“万邑宝庆十足纹银”,“万邑”即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万邑宝庆”为万载的银楼字号。“财”字背“胡天庆”,此为银匠姓名。字的笔画都有凸出的勾线,“财”字笔画内有梅花、叶纹,“囍”字笔画内有菊花纹和叶 纹,皆为高浮雕,凸出字的平面。人物采用高浮雕,形体鲜明,“财”字内财神手捧瓜蔓,寓意“瓜瓞绵绵”,子孙繁衍;“囍”字内喜神手捧蝴蝶,蝴蝶镶在人物胸部,上下左右可活动。象征夫妻恩爱。瓜蔓和蝴蝶皆可活动,是成形后安装上去的。两个人物花字形象饱满,人物生动,是一件难得的银制工艺品。需要说明此类人物银字是钉在帽子上的装饰品,笔者在湖南省博物馆参观,有一顶缎子帽子中间一个银筛镜。银筛镜用于抓周之用,筛子背面中央是一面镜子,周围是算盘、秤、剪刀、万年通书、宝剑等。两侧鎏金四字:左侧“福”“禄”,右侧“寿”“喜”。“福禄寿喜”后面有下垂的流苏。民间风俗,婴幼儿把银筛镜挂于腰间,能祛邪避晦。由此看来这顶银字帽子是小儿所戴。
图8-43 笔者收藏的“财”“囍”人物银字
图8-44 湖南省博物馆鎏金银质福禄寿喜帽
平度民间版画坊出版文字画,图以墨线勾出“财源茂盛,生意兴隆,诗书传家”。字内有陆绩怀橘、江革负母、王祥卧冰、寿昌寻母、孟宗哭竹、丁兰刻木等孝子典故,共十二孝图。[37]
图8-45 “财源茂盛,生意兴隆,诗书传家”文字画
江西南城博物馆陈列林建国摄的当地民居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墙上的木雕,南城民居四字中的“寿”字是南极仙翁乘鹤,仙翁肩杖组成“寿”之上部,展翅之 翔鹤组成中部、再下明显是“口”与“寸”的部分,这些人物、飞鹤以及草木完美地组成了“寿”字。“康”“宁”二字皆为盘曲虬枝、花朵、叶为笔画组成字形,鸟儿栖止补点添画。
图8-46 “寿”“康”“宁”人物木刻
清代康熙年间青花开光瓷觚,瓶身画满花草,开光中灵芝盆上一个“寿”字,“寿”字分成三层,皆以横线为界,因为图片不甚清楚,似为风景之类的图景。
图8-47 “门”“晚”人物故事版画
山东潍县杨家埠东大顺画店在清末民初刻印的画对子,为《水浒传》的“武十回”内容,由具有故事情节的画面组成。“怒杀西门庆,夜打蜈蚣岭”。仅见“门”和“晚”二字,“门”字点题“西门庆”,并有文字题“武松怒杀西门庆”,“门”字由柱子撑起两楼,左楼空无一人,唯有隔扇和床榻,隐喻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情节,右门是狮子楼,武松杀庆。两门之下,是武松挥舞双刀。最妙的是右门脚有一个屈身持扇人物,可能就是冤主武大郎。“晚”点题“夜打”,整体是山岭景色,左侧“日”字内武松脚踩一人,右侧“免”字内山岭上一草屋,开窗一女子向外招手求救。屋面上方立一鸟,折叠“夜打蜈蚣岭”字。以画组成的对子,实际是以字为框架,笔画中以各种图画故事来充实。这些故事花字的年代不详,但是从人物造型看,与明代容与堂刻本相像[38]。
武十回画对子“武都头花园试石”有“石”“照”,“石”字内一横内标题。一撇为一只老虎,头在上方,撇尖作老虎尾巴。“口”字是花园内武松与宋江相对。武松左手举石,宋江招呼武松。“照”字之“日”上面为门楼,左为客栈一景,右有招牌“安寓客栈”下面孙二娘与武松对面,孙二娘举刀欲砍,而武松戴手铐抬头张望[39]。
图8-48 “石”“照”人物故事版画
人物典故美术字需要较高的绘画水平,所以流行并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