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织绣文字
汉晋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很少有考古发现文字织物,明代发扬中华文化,触发了汉字美术字发展的一个新的热潮。
明代的文字装饰内容与汉晋织物内容一样,是长寿幸福一类的句子,但是时代不同,具体的用字会变化,汉晋的篆体改为明代的楷体以及变体的字形。中古以来纺织纹样越来越繁复,由抽象越来越向具象靠拢,宋元以来南方纺织与北方齐等。
明代的织物纹样比前朝发展更上一层楼,工艺达到精美的程度。织物上的文字纹样采用各种技术,提到一个新的境界。
北京定陵为万历皇帝的陵寝,是现代发掘的完整帝陵,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发现了大量衣饰用品,揭开了明代中期的汉字美术宝库一角。定陵内纺织品种类繁多,质料以缎居多,还有妆花、缎、织金、苎丝、锦、纱、罗、绫、改机等。织金、刺绣的纹样有单纯的动物、织物等图像,也有文字与图形纹样,而且文字纹样占有很高比例。
明代织物的文字装饰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文字形体的多样化,汉晋时期的织物文字是篆体,但是由于编织原因,略呈方笔。定陵织物文字的字体一般是楷体,也用方笔等粗的等线体,与后来的黑体相似。如织金妆花绸方领女衣即用此字体。[14]“寿”字一般使用楷体,也使用篆体“寿”字,如绿改机圆领女夹衣“卍寿”即为例子。[15]“万”字既用通行字,也用佛教的卍字。
第二,文字的内容灵活变化。汉晋的织锦文字往往字数多而织文长,如“登高明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也有少至有一字者,如“喜”“寿”等。汉晋文字织锦、定陵织文与一般纺织纹样一样,有反复出现相同的文字。刺绣是基本的织物加工办法,战国马山楚墓、马王堆1号汉墓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的刺绣织物。
定陵美术字除纺织成形外,也采用刺绣成字,一字一绣,更加灵巧地显示特定内容,绚烂的刺绣衣物上那些正楷大字令人惊叹。定陵出土刺绣文字衣服共有四件。在万历帝定陵地宫内发现各种类型的文字装饰,在衣服上绣有文字,有绣“祝寿”的织金妆金女夹衣,有前襟绣“洪福”,后襟绣“齐天”的织金妆花女夹衣。
J55:2,“万寿”纹,女衣胸补左右各绣一玉兔衔灵芝,灵芝再托一“寿”字,兔抬头起跳,两侧各绣一升龙戏珠,龙首顶部有一“万”字,下部为寿山福海及八宝。J94,“寿”字纹,胸补两侧各绣一“寿”字,上部是蝴蝶、花卉纹,下部为八宝纹;背补中间为一大“寿”字。D57,胸补绣“佛”字,上部绣一凤,佛字下部有莲花纹;背补在佛字上下两侧各绣一凤。J55:6,“洪福齐天”纹,胸补上部左右绣“洪福”二字,下绣二龙戏珠,背补绣“齐天”二字,两侧饰二升龙戏珠[16]。
图8-14 “寿”绣字
图8-15 “洪福”绣字
图8-16 “齐天”绣字
织金“万寿福喜”字纹:万历帝交领夹龙袍(W109)“万寿福喜”地纹锦,地纹由寿桃、折枝桃花、桃叶组成,一排寿桃织一大金“寿”字,两侧织小“万”字,一排寿桃织一大金“喜”字,两侧织小“福”字,两排交替。[17]
织金妆花缎方领女夹衣(D47:1)“卍寿”纹,缠枝牡丹花托织金“寿”字,“卍”字与“寿”字相间排列。[18]
图8-17 万寿福喜地纹锦
图8-18 卍寿
织金妆金缎方领女夹衣“子孙万代福寿有余”纹,束腰葫芦内,上部饰一蝙蝠,下部为织金“寿”字与宝剑系带双鱼相间排列,由串枝葫芦花、叶共同构成连续图案。纹样均用金线绞边,寓意“子孙万代福寿有余”。[19]
图8-19 “子孙万代福寿有余”“寿”之字纹
定陵女丝绵袄残片有葫芦吉祥文字。葫芦内织“万寿”二字,葫芦之间以藤相串,藤上满缀小葫芦及花和叶。大葫芦之间一排织“吉祥如意”,另一排织“百事大吉”等吉语文字。整个字加图案纹样寓意“万寿子孙万代吉祥如意百事大吉”[20]。
绿改机圆领女夹衣织料为“万寿”纹改机,以灵芝纹托“寿”字,两上角有卍字,周以折枝牵牛、桃花、茶花、菊花[21]。
陕西铜川明景泰年间内官监太监成敬墓内玉带板,上雕刻“寿”字,松竹梅、仙鹤、双鹿、灵芝为背景[22]。
图8-20 万寿字
图8-21 万寿
图8-22 寿字纹玉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