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著作

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1948 年印行。

郭沫若:《青铜时代》,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安徽省博物馆编著:《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科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版。

蒋善国:《汉字形体学》,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年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编:《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版。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编著:《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编:《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张守中撰集:《中山王器文字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

胡小石:《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编:《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1985年版。

陕西省博物馆编:《陕北东汉画像石》,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江苏美术出版社选编:《徐州汉画像石》,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谭成俏编绘:《变体美术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定陵》,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王树村编著:《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黄锡全编著:《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张光裕、曹锦炎等编:《东周鸟篆文字编》,翰墨轩1994年版。

连云港市博物馆、东海县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版。

曹锦炎:《鸟虫书通考》,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

绥德汉画像石展览馆编,李贵龙、王建勤主编:《绥德汉代画像石》,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曹锦炎:《古代玺印》,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陈梦家:《中国文字学》,中华书局2006年版。

常州博物馆编:《常州博物馆五十周年典藏丛书》(《漆木·金银器卷》),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

禄是遒:《中国民间崇拜 咒术概观》,程群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禄是遒:《中国民间崇拜 命相占卜》,陈海燕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禄是遒:《中国民间崇拜 中国众神》,王定安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曹锦炎:《鸟虫书通考》(增订版),上海辞书出版杜2014年版。

论文

容庚:《鸟书考》,《燕京学报》第16期(1934年)。

容庚:《鸟书考补正》,《燕京学报》第17期(1935年)。

容庚:《鸟书三考》,《燕京学报》第23期(1938年)。

董作宾:《中国文字的起源》,《大陆杂志》1952年第10期。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发掘》,《考古》1960年第9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民丰县北大沙漠中古遗址墓葬区东古汉合葬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年第6期。

张颔 :《万荣出土错金鸟书戈铭文考释》,《文物》1962年第4、5期。

唐兰:《记错金书鸟篆青铜器残片铭》,《文物》1961年第10期。

郭沫若:《跋江陵与寿县出土的铜器群》,《文物》1963年第4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西郊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3年第2期。

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安徽淮南市蔡家岗赵家孤堆战国墓》,《文物》1963年第4期。

容庚:《鸟书考》,《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年第1期。

杨励三:《司马芳残碑》,《文物》1965年第9期。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1972年第3期。

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年第3期。

戴遵德:《原平峙峪出土的东周铜器》,《文物》1972年第4期。

肖蕴:《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考古》1972年第5期。

李学勤:《谈“张掖都尉棨信”》,《文物》1978年第1期。

周世荣:《长沙出土西汉印章及其有关问题研究》,《考古》1978年第4期。

张振林、周萼生、何学今:《关于满城汉墓铜壶鸟篆释文的讨论(三篇)》,《考古》1979年第4期。

张振林:《中山靖王鸟篆壶铭之韵读》,载《古文字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

马国权:《缪篆研究》,载《古文字研究》第5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于省吾:《释黾、》,载《古文字研究》第7辑,中华书局1982年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文物局:《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3期。

钱叶秋:《文字装饰与汉字书体演进的关系》,《徽州师专学报》(文科版)1982年第1期。

赵康民:《唐华清宫调查记》,《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1期。

刘敦愿:《商周文字、纹样与绘画的关系》,载《美术史论》第2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年版。

黄明兰、宫大中:《洛阳出土唐管元惠神道碑》,《文物》1983年第3期。

保全:《唐重修内侍省碑出土记》,《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4期。

沂水县文物管理站:《山东沂水县发现工王青铜剑》,《文物》1983年第12期。

马国权:《鸟虫书论稿》,载《古文字研究》第10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洛阳古代艺术馆:《洛阳魏唐造像碑摭说》,《文物》1984年第5期。

马道阔:《安徽庐江发现吴王光剑》,《文物》1986年第2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文物局:《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3期。

陈直:《读容庚氏〈鸟书考〉书后》,载《文史考古论丛》,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新疆楼兰考古队:《楼兰城郊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7期。

陆锡兴:《上古奇字书艺探密》,《书谱》1989年第3期。

江陵县文物局:《江陵官坪楚墓发掘简报》,《江汉考古》1989年第3期。

李科友、徐国泉:《汤显祖撰文的聂南营夫妇墓志铭》,《江西文物》1989年第3期。

王明皋、马士琦:《药王山“龟蛇”二字碑》,《中国文物报》1989年11月10日。

林素清:《春秋战国美术字体研究》,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1本第1分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1年版。

李家浩:《攻敔王光剑铭文考释》,《文物》1990年第2期。

晋华:《山西榆社出土一件吴王发剑》,《文物》1990年第2期。

丛文俊:《春秋战国青铜器铭文书论析(上)》,《中国书法》1991年第1期。

罗云:《广西玉林出土南明“平东将军之印”》,《文物》1991年第7期。

沧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处、沧县文化馆:《河北沧县前营村唐墓》,《考古》1991年第5期。

陆锡兴:《汉隶长垂考略》,《书谱》1993年第1期。

安乡县文物管理所:《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文物》1993年第11期。

张荣庆:《王愔〈文字志〉考略》,《书法研究》1995年第6期。

赵灵芝、张霖、张松林:《唐中和五年石经幢》,《文物》1995年第1期。

丛文俊:《鸟凤龙虫书合考》,《书法研究》1996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管所:《新疆且末县加瓦艾日克墓的发掘》,《考古》1997年第9期。

王捷:《白帝庙竹叶诗碑》,《新民晚报》1997年8月28日。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灵丘县文物局:《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文物》1997年第12期。

王学雷:《“庾元威作杂体书”质疑》,《文献》1998年第3期。

郧阳地区博物馆:《湖北郧县肖家河春秋楚墓》,《考古》1998年第4期。

曹谋健:《百寿图》,《中国文物报》1999年1月13日。

孙新生:《山东青州北齐〈临淮王像碑〉》,《文物》1999年第9期。

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文物》1999年第5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发掘简报》,《文物》1999年第1期。

炳国、王俊、明明:《栖霞山挖出明刻禹王碑—有望破解蝌蚪文之秘》,《扬子晚报》2000年10月24日。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95MNI号墓地M8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期。

李献奇、周铮:《唐徐恽及夫人姚氏墓志铭考述》,《中原文物》2000年第6期。

樊有升、鲍虎欣:《颜真卿撰书的“唐工部尚书郭虚己墓志”》,《书法丛刊》2000年第4期。

刘莲香:《〈睿宗大圣真观施食台记〉石幢考》,《华夏考古》2000年第1期。

刘小磊:《河南博物院新藏唐代墓志》,《中原文物》2000年第6期。

樊有升、鲍虎欣:《偃师出土颜真卿撰并书郭虚己墓志》,《文物》2000年第10期。

陈千方:《湖北谷城县出土“攻”剑》,《考古》2000年第4期。

王光尧:《一代受命之宝 千载王权沉淀—诠释“大清受命之宝”》,《紫禁城》2001年第4期。

严志斌:《鸟书构形简论》,《华夏考古》2001年第1期。

王金科:《古书体杂谈》,《书法丛刊》2001年第1期。

张天弓:《永明书学研究》,《书法研究》2001年第1期。

张懋熔、张小兵:《陕西洛南冀塬一号战国墓》,《文物》2001年第9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发现北周安伽墓》,《文物》2001年第1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995年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6期。

秦士芝:《江苏盱眙出土的蔡侯剑》,《文物》2003年第4期。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狄湛墓》,《文物》2003年第3期。

于志勇:《楼兰—尼雅地区出土汉晋文字织锦初探》,《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6期。

李爱国:《太原北齐张海翼墓》,《文物》2003年第10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管理所、且末县文物管理所:《新疆且末扎滚鲁克一号墓地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3年第1期。

曹锦炎:《自铎铭文考释》,《文物》2004年第2期。

襄垣县文物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襄垣隋代浩喆墓》,《文物》2004年第10期。

山西大学文博学院、襄垣县文物博物馆:《山西襄垣唐代浩氏家族墓》,《文物》2004年第10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河南淅川徐家岭一号楚墓发掘简报》,《文物》2004年第3期。

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天长市博物馆:《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11期。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德国海德堡艺术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山东东平洪顶山摩崖刻经考察》,《文物》2006年第12期。

沈惠兰:《扬州木刻年画的产生、发展与艺术特色》,载《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3期,岳麓书社2016年版。

文永:《历史与空间:岣嵝碑重现人间》,香港《文汇报》2007年7月28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7/28/OT0707280010.htm。

吴荭、张陇宁、尚海啸:《新发现的北魏〈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文物》2007年第7期。

丰驰:《大同古城民居中的影壁》,《文物世界》2008年第1期。

吴镇烽:《记新发现的两把吴王剑》,《江汉考古》2009年第3期。

李合群、陈文斐:《河南开封县出土唐代集州刺史孝謇墓志及墓券》,《书法丛刊》2009年第3期。

赵诚:《关于“鸟虫书”》,载《古文字研究》第 28 辑,中华书局2010年版。

曹锦炎:《鸟虫书铭文考释》,载《古文字研究》第 28 辑,中华书局2010年版。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阳春秋楚彭射墓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3期。

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威武磨嘴子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6期。

赵晓军、蔡运章:《我自铸铜铍及其相关问题》,《文物》2011年第9期。

殷安妮:《清宫马褂珍品》,《文物天地》2011年第1期。

李少波:《中国黑体字源流考》,《装饰》2011年第3期。

刘远洋:《清代缂丝艺术浅析》,《文物天地》2011年第1期。

早报实习记者蒋曦:《方正字库收录“粉笔奇人”草根字体》,《东方早报》2011年10月19日。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等:《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文物》2011年第12期。

杨明珠、杨二斌:《河东历代书法述略》,《书法丛刊》2012年第2期。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孟津大汉冢曹魏贵族墓》,《文物》2011年第9期。

雒有仓:《试论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不同于一般铭文的特点》,《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2期。

徐清:《四山摩崖刻经与平阴三山摩崖刻经的关系》,《书法丛刊》2012年第3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义地岗曾公子去疾墓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2年第3期。

刘昆撰文、田呢摄影:《古镇永福百寿全》,《光明日报》2013年6月16日。

胡建:《岭南最早的美术字—南越官署的“万岁”瓦当》,《文物天地》2013 年第12期。

毛阳光:《新出土唐刘宪墓志疏证》,《中原文物》2013年第1期。

王其祎、王菁:《咸阳出土北周〈魏故南秦刺史成君碑〉疏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2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文峰塔M1(曾侯与墓)、M2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4年第4期。

凡国栋:《曾侯与编钟铭文柬释》,《江汉考古》2014年第4期。

殷宪:《〈魏故城阳宣王(拓拔忠)墓志〉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3期。

屈峰:《清宫藏罗汉寿字插屏屏心雕刻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5期。

李湜:《故宫博物院藏张凯、梁德润、张维明合笔〈群仙祝寿大寿字图〉轴》,《文物》2015年第8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河北赞皇县北魏李仲胤夫妇墓发掘简报》,《考古》2015年第8期。

任泽雨:《民间艺术花鸟字源流与发展探析》,《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杨红梅:《神圣与世俗:安阳木版年画的新春建构》,《文物天地》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