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蚊脚篆

丁、蚊脚篆

蚊脚篆的说法最早见于三国魏刘劭《飞白书势铭》:“蚊脚偃波,楷隶八分。”

王愔《文字志》:“金错书、十二时书、垂露篆、倒薤篆、偃波篆、蚊脚篆、草书、楷书、飞书、填书、藁书、行书、虫书、悬针书。”

蚊脚也叫蚊足,书于长垂之变体,下垂笔细长似蚊子之腿。唐代王履贞《太学璧经赋》:“垂露悬针,鹤头蚊足。”

《明故聂公冯氏孺人墓志》,汤显祖撰文,临川县儒学庠生徐应科书。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立石。[54]此志篆额垂笔细长,当为“鹤头蚊足”之蚊足。

图4-82 明故聂公冯氏孺人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