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业务开展

第二节 业务开展

2010年开展的质量督查工作:抽查全院归档病历360份,进行终末病历质量考核;查出病历缺陷1861条处,甲级病历196份,乙级143份,丙级11份,甲级率为54.4%。

2010年第一季度:1至3月,主要进行终末病历质量控制,抽查儿科、内科、妇科、综合科、骨科、普外科6个病区归档病历100份,对35位医院临床医生,三名进修医生的病历按医院病历评审标准予以评审,评审结果:甲级47份,乙级52份,丙级1份,原始甲级率只为47%,其中:各科甲级率分别为:儿科86%,内科81%,综合科71%,妇科40%,普外科20%,骨科15%。共查出病历缺陷436处。

2010第二季度:4至6月抽查了临床各病区47位临床医师归档病历141份。终末病历质量考核结果:甲级91份,乙级45份,丙级5份,甲级率为65.2%,比二季度提高了8.2%。其中:内科为91.6%、儿科80.9%、普外科71.4%、综合科66.6%、骨科42.8%、急诊科20%。病历综合评定得分:内科93,儿科91.3,妇产科90.3,普外科90.2,综合科89.9,急诊科88.4,骨科87.8。共查出病历缺陷711条。

2010第三季度:7至9月抽查了全院病区41名医师归档病历119份,终末质量考核结果:甲级68份,乙级46份,丙级5份,甲级率为57.1%,环比二季度下降了8.1%。其中,普外科93.3%,内科83.3%,儿科73.3%,综合科60%,妇产科42.8%,骨科33.3%,急诊科26.7%。病历平均得分:普外科92.5,内科91.7,儿科90.5,综合科88.7,妇产科87.6,急诊科87.1,骨科85.5。共查出病历缺陷714条处。

2011年1至8月医疗服务合理性综合评估:按要求抽调了外科“县级医院”版临床路径所列病种10个病种,今年1—8月出院病历共43份,依照《甘肃省卫生厅2011年医疗服务合理性评估量化评分表》评估。

2011年“二甲”复审病历抽查结果:8月份,县医院顺利通过了市卫生局对医院“二甲”医院复审初评,临床专家组抽查审阅了死亡病历10份,外科系统病历10份,内科系统病历10份,中医病历10份,按照“二甲”医院病历评审标准进行病历质量终末考核,甲级率基本达到“二甲”医院要求,达标率90%。

每月抽查全院归档病历,每位临床医师1份,共计466份,查出病历缺陷2600条处。甲级病历389份,乙级77份,甲级率83.4%。编写病历抽查质量控制报告12份。

2012年,狠抓“诊疗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医疗费用创建百姓满意医院示范点”专项整治活动。专项整治活动从2012年2月开始,2012年10月结束,为期9个月,每两月汇编专项整治通报,汇编共计5期。第一期:共评审病历371份,其中普外科60份,急诊科26份,儿科56份,骨科50份,五病区60份,内科74份,妇产科45份。查出缺陷病历91份,占24.5%,其中诊疗规范方面存在缺陷的31份,病历书写存在缺陷的60份。表扬学习病历2份。第二期:共评审病历235份,其中普外科24份,五病区47份,妇产科40份,急诊科25份,儿科44份,内科55份,骨科1份。查出存在缺陷病历84份,占35.7%,其中诊疗规范方面存在缺陷的38份,病历书写方面存在缺陷的46份。第三期:共评审病历90份,其中急诊科8份、儿科14份、内科14份、五病区10份、妇产科14份、普外科12份、骨科18份。查出存在缺陷的病历49份,占抽查病历总数的54.4%,其中诊疗规范方面存在缺陷的17份,病历书写存在缺陷的32份,第四期:共抽查归档病历127份,其中骨科18份、妇产科18份、普外科20份、内科20份、综合科16份、急诊科20份、儿科15份。查处存在缺陷的病历43份,占抽查病历总数的33.8%,其中诊疗规范方面存在缺陷的30份,占23.6%,病历书写存在缺陷的13份,占10.2%。第五期:共抽查归档病历140份,其中骨科、妇产科、普外科、内科、综合科、急诊科、儿科各20份。查出存在缺陷的病历74份,占抽查病历总数的52%,其中诊疗规范方面存在缺陷的病历27份,占19.3%,病历书写存在缺陷的病历47份,占32.7%。

2013年4月,对全院2012至2013年3月份死亡病历共13份进行检查,其中2012年11份,2013年1至3月2份;传染科1份、妇产科1份、急诊科2份、普外科1份、内科1份、儿科7份。依据“二甲”医院病历评审标准逐份审定,结果:甲级1份,乙级12份。病历存在的主要缺陷:无死亡报告书9份,无死亡通知书8份,无经验教训总结7份,无病重、病危通知书6份,死亡讨论发言人数未过半4份,无死亡记录3份,无死亡讨论2份,无病情谈话签字记录2份。

2013年7月,对全院1至7月各临床科室输血病历进行专项检查,按照“二甲”医院病历评审标准及相关输血规定要求,逐份评审,共计21份。

2014年5月,对2014年1至5月全院各科室输血病历抽调评审,共25份。评审结果分析:25份输血病历只有13份病历为甲级,甲级率为52%;只有5份病历为自体输血;缺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不良反应回报单占7份,缺HIV、HCV、TP化验报告单5份;输血指征掌握不严占一定比例;手术记录对术中出血量不记录或记录不准确直接判定输血指征占6份;输血量较大的科室为妇产科,其次为骨科、内科,其他科室无输血病历。

2015至2019年度:每年1月份,对上一年全院死亡病历依据“二甲”医院病历评审标准逐份评审,统计分析病历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建议,书写《死亡病历质控报告》,共5份。书写输血病历质控报告共7份(其中2019年3份)。汇编病历抽查质量控制报告60份。2017年共抽查归档病历612份,其中甲级529份,乙级83份,病历存在的缺陷达3000条处,甲级率86.4%,距“二甲”病历质量标准还差3.6个百分点;全年病历质量达标的科室为妇产科,甲级率93.2%。病历平均得分前2位的科室为:妇产科93.6、儿科93.0;全院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为3.6天,全年抽查发现使用青霉素病历仅9份,占1.47%;发现未使用抗生素病历76份,占12.4%,抗生素使用天数最低的科室为骨科,平均2.4天。

2019年11月19日运行病历抽查:急诊科无病程记录;普外科入院记录无个人史、月经史、婚姻生育史、家族史,无诊断;骨科无病程记录;五病区:首次病程记录超过8小时未完成;内科无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