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略

第一节 传略

杜守明

1941年6月8日生于礼县湫山乡下坪村。共产党员,副主任医师

1947年在甘肃省礼县湫山乡保国民小学读书。1948年底因故辍学在家牧羊近两年。1950年秋开始继续读书。1950年8月至1955年7月在甘肃礼县湫山小学读书。曾任小学少先队中队长、学生会副主席,195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8月至1958年7月,在甘肃礼县初中上学。1958年8月至1961年6月在甘肃西礼一中高中部上学。中学读书期间曾任学习委员,团委宣传部副部长,团支部书记班长。1961年7月参加高考,被兰州医学院(现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就读于医疗系。大学期间曾任团支部书记,被评为三好学生及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1966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同年在校参加工作

1968年2月由甘肃省革委派往礼县征兵体检,为期一月。

1868年5月,贯彻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他与同级28名同学由省革委统配到甘肃武都专区(现陇南市)。同年8月由武都专区分配到宕昌县官亭中心卫生院,任卫生院领导小组成员。1978年底调宕昌县人民医院工作,任外科副主任,1981年任医院副院长,198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任医院院长。1993年调到陇南行署卫生处任副处长,分管纪检、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药政、地方病。1998年底调宕昌县人民政府,2001年退休。

工作业绩

1969年他与王致平、赵远志三人由宕昌县革委组成防治克山病(地方病)小组到宕昌县韩院公社(乡政府)康沟大队(行政村)做防治工作。吃住队部,深入农户调查摸底,对原克山病患者造册登记、监测治疗及预防新发病,并为当地群众诊疗疾病。当地一位急性阑尾炎患者病情危重,交通不便,无法护送县上。为病人着想,他们三人不顾个人得失,克服一切困难,在条件十分简陋的会议室做了阑尾炎手术及腹腔引流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在此期间,先后参加了甘肃省卫生厅在天水市清水工人疗养院举办的卤硷疗法、快速新针疗法经验交流会并在韩院、南阳推广新针疗法。

1970年至1971年在宕昌县医院进修外科。

1972年起,多次参加县上组织的计划生育工作大会战,任分队长,走遍了全县各个村社(公社大队),既是计划生育宣传队,又是手术队、医疗队,共计开展计划生育四项手术5000多例,无一差错事故

在官亭工作期间,争取县上支持,改建土木结构危楼一幢,新修医疗用房五间,建立合作医疗站12个,培养赤脚医生(乡村医生)20名。他和李天盘一起先后开展疝修补术、阑尾切除术、难产手术、计划生育各项手术。创造条件开展了胆囊切除术,开创了全县基层卫生院开展手术的先河。为抢救新生儿窒息口对口吸痰及人工呼吸,挽救了生命,其精神感动了家长

县医院工作:履行医院职责,强化医院管理。任副院长时主管业务,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条例,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业务发展和人员培训五年规划。积极协助院长开展工作,全院工作有新的起色。任院长期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县卫生局的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行医院改革,拟定了医院改革试行方案,在领导体制上先后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承包责任制、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核心内容是五定一奖岗位责任制。体现了医院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属性,追求社会效益。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工作要对院长和职工负责,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人事上实行编额范围内的聘任制,经济上实行分科核算,责、权、利结合,调动了积极性,克服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完善医院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政策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他同院领导班子一起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生命第一,病员至上,质量第一,总结改革经验,坚持兴利除弊,对原有改革方案调整、充实,形成一套完善的医院改革方案(宕昌县人民医院改方案,选登在医院第一期院志附录上),指导全院工作,也供医院后来工作借鉴。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世行贷款卫生二项目,任县项目办副主任,负责项目在县医院的实施,新修门诊楼、住院楼、住宅楼。配备日产B超、救护车、裂隙灯、心电图、X光机、结肠镜。国产膀胱镜、化验室生化及其他化验设备、病理室切片机及针灸理疗设备,为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利用项目培训,为医院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采取派出去请进来、重点培养与一般培养结合、参加学术讲座与短期专题学习相结合,重点突出全面发展,达到全员培训,促进了医疗业务的开展及医疗质量提高。新业务开展名列全区同级医院前列。

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曾被省、市、县评为医德医风建设先进集体。

他在履行院长职责的同时,坚持不脱离临床业务。他认为行政职务是有时限的,医生是终身职业。每遇灾情、疫情,他带领医院急救小组到现场指导急救,坚持深入临床一线,业务查房,指导参与危重病抢救、会诊、病例讨论,鼓励科室大胆开展新业务,若出现问题,医院出面解决,不追究个人责任,消除职工疑虑,促进业务发展。关心职工疾苦,职工患重病亲自送省级医院治疗,如眼科外聘医生陈嘉新。

作为外科医生,刚进医院初期,正值北京、兰州在院工作的医生相继调走,医院技术力量青黄不接,当时是大外科,胸外、骨科、泌尿、普外在一起,他勇于挑起重担,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渡过了难关。分科后,专职普外科,主要手术范围:甲状腺、乳腺、肝、胆、胰腺、胃肠、阑尾、疝气及体表肿瘤。主刀手术治疗了许多县内县外病人,在群众中留下深刻影响。培养了多名普外科医生,多数为医院的骨干力量。杜守明从医50余载,做大小手术近万例,没有发生责任事故。

卫生处(现陇南市卫健委)任职期间,分管工作较多,重点工作是公共卫生、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经常深入各县、乡、村检查指导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保证儿童计划免疫第三个百分之八十五的顺利进行,被甘肃省卫生厅评为儿童计划免疫先进单位。积极参与全区卫生县城建设,搞好县妇幼保健院等级达标建设工作,促进其工作发展。先后有成县、徽县、宕昌、康县达一级妇保标准。协助分管医疗的领导搞好各级医院等级建设及达标验收工作,先后有五个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

2001年退休后被县医院聘请为外科副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

2009年至2010年,受医院领导的特邀担任《宕昌县医院院志》(以下简称《院志》)主编,与石成林老领导及原中医院王治院长,在县医院编委会的领导和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历时两年,完成《院志》编写工作。

2014年仍受聘在医院门诊普外科专家诊室上班,坚守岗位,热情为病者服务,在门诊先后做小手术数百例,并协助眼科刘彦珍医师完成部分眼科手术。

职称晋升和在职岗位培训:1985年在县医院晋升为外科主治医师。

1988年由地区卫生处申报,通过甘肃省卫生厅组织的外语考试,经甘肃省高评会评审破格晋升外科副主医师。

1971年在县医院进修外科一年。

1977年7月至1978年7月,在兰州医学院(现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二院进修外科一年。

1985年7月参加甘肃省卫生厅干校“六长”学习班。

1986年参加武都地区卫生处组织的卫生干部学习班。

1987年8月,参加甘肃省卫生厅在酒泉市召开的全省县级以上医院院长会议。期间参观了酒泉市医院、中医院、敦煌市医院(县级),听取了经验介绍。

1991年10月,参加甘肃省在兰州举办的甘肃省农村医学工作研讨会及兰州医学院66级毕业同学座谈会,所写论文《101例肠梗阻病因分析》《手术治疗胃癌56例临床分析》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1992年4至5月参加了陇南地区在上海职工医学院举办的第一期卫生干部管理知识讲习班,获得结业证书。参观学习上海浦东区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及华山医院。

1996年,陇南地区卫生处任职期间,参加了卫生部在山东烟台市国际妇幼培训中心举办的国际妇幼知识培训,听了部领导、专家教授讲座,交流经验,为期半月。

获得的荣誉:

1973年至1977年5月,曾三次被县革委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1979年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受到甘肃省政府的表彰,颁发奖状、金笔、甘肃省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纪念册。

1986年12月,被甘肃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7年7月被甘肃省总工会、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全省职工体育活动优秀个人。

1988年11月,和时任县委书记王继高一起代表宕昌县参加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全体代表和省上领导在宁卧庄合影。时任地委书记张学忠和陇南地区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1991年,被宕昌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3年6月,被录入国家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级医师咨询词典中卷》(第814页)。

1994年,在宕昌县医院参加的科研项目“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获陇南地区1994年度科技进步奖。

1997年3月,陇南行署授予“在近几年来创建卫生县城活动中做出成绩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12月,甘肃省卫生厅授予“实现全省儿童计划免疫第三个百分之八十五目标的先进个人”。

2001年,“尿道狭窄成形术”获医院新业务奖。

2004年,“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6例临床总结”获医院新业务奖。2004年参加完成的“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研究”获2002至2003年度宕昌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何如玺

何如玺,男,生于1950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甘肃宕昌县人。1972年8月至1974年8月陇南卫校医士班毕业,中专文化程度。1968年参加工作,1972年8月18日入党。1974年9月由组织分配到宕昌县人民医院工作至2010年12月。1976年至1979年5月,任县医院住院部副组长;1980年8月至1983年10月,任县医院医务科主任;1983年10月至1985年2月,任县医院党支部副书记;1985年2月至1993年10月,任县医院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1988年6月晋升为内科主治医师;2001年12月被甘肃省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破格晋升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1993年10月至2010年12月任县人民医院院长;1998年10月至2003年2月,任宕昌县卫生局局长,县人民医院院长;2002年11月至2010年12月任县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成员。

兼任的社会职务:1987年至2010年,被选为宕昌县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县十三届人代会代表。2004年以来被选为陇南市第一次、第二次党代会代表。2007年1月被选为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同年被选为陇南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011年12月被选为政协三届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晋升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1995年至2000年被聘为陇南地区卫生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委。2002年医学会陇南分会聘任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2001年8月至2010年12月任甘肃省医院管理学会理事。2004年11月至2010年12月被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聘为研究会理事。2007年11月被甘肃省医院协会聘为甘肃省医院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2012年7月被选为宕昌县见义勇为协会会长。

主要成就:1993年就任院长时医院业务用房5982平方米,离任时达到33830平方米,比1993年增长了450%,增长了5.5倍;当时床位120张,在任时床位492张,正式开放360张,增长了3倍;1993年住院2000多人次,离任时8000多人次,增长了4倍;门诊50000人次,离任时21万人次,增长4倍;当时职工130人,在离任时400人;1993年业务收入132.5万元,2010年收入达到5300万元,翻了40番;1993年全院总资产327.1万元,离任时资产1.33亿元,翻了40.8番;1993年万元以上设备12台(件),价值60万元,离任时161台件,价值2900万元,翻了47番。当院长期间,共争取各类项目近6000万元。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22项,其中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县级44项。在国家正规刊物发表论文164篇。

何如玺在县医院当院长期间,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病人为中心、患者至上、优质服务的办院宗旨;提出了科技兴院、人才强院、质量建院、制度管院、纪律保院、效益办院、职工爱院、病员赞院的办院方针;提出了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的办院标准。

任职内主要业绩:

积极筹措资金。任职期间医院的收入逐年增长,收入从1994年的204.86万元到2010年11月底的5370.68万元,逐年增长,增幅较大。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59.22万元,国外贷款购置医疗设备18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11.46万元),扩大内需资金2553万元。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任期内,重点实施了住宅楼、住院部综合大楼、医技楼、医疗综合楼、二门诊等项目。1998年、1999年通过职工集资的办法筹措资金548万元、单位补助384万元修建了7531平方米2号住宅楼和3号住宅楼;2003年12月开工,投资2020万元新修了九层框架结构住院部综合大楼;2006年投资100余万元修建了锅炉房,投资650万元新建旧城坝二门诊楼;2007年投资599万元建成医技综合楼;2008年投资968.90万元建成医疗综合楼;2009年9月投资602万元建成旧城坝职工公寓楼6719平方米。2010年又争取国债项目2500万元开工在建11255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

医疗设备建设。采取自筹、职工集资、贷款、分期付款、项目争取等办法筹集资金4500多万元购置了飞利浦核磁、DR、CR美国CB1600型CT、CB、16排螺旋CT、800MA数字胃肠机、乳腺机、500MAX光拍片机、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血流变仪、腹腔镜、汽化电切镜、电子胃镜、彩色B超等高、精、尖医疗仪器。

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建设。从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廉政建设等方面制订完善了《宕昌县医院管理制度》,共23章219条,此制度的实施为县医院各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固定资产增加显著。1993年底全院总资产327.10万元,到2011年11月底全院总资产达到1.33亿元。

为宕昌医疗事业继续发挥余热:2010年11月退休,在退休前的2010年2月至11月期间,亲自拟定门诊急诊综合大楼方案和草拟建筑图纸,在省上积极争取修建县人民医院门诊急诊综合大楼项目,依据甘肃省建筑设计院施工图纸,投入项目资金2553.55万元,于2010年开始动工修建了总高10层,面积11255平方米门诊急诊综合大楼,设施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诊室、工作设置规范;同时配套中心供氧室、柴油发电室、中心供应室、洗衣室、办公室、门卫室以及道路硬化、绿化、三网、消防、水池及泵房、污水处理站、化粪池、围墙、山体支护等室外工程设施建设。何如玺卸任医院院长之后,该综合大楼在新一届医院领导的辛勤工作下,于2013年竣工使用。

2012年,何如玺被县人民医院聘请为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在门诊一线上班工作。

2013年3月6日,又被县人民医院聘请为心内科专家,为其专门设立了宕昌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门诊。在聘任的6年多时间里,他亲自诊治病人多达31820人次,在一线的医疗工作中一丝不苟,对患者精心诊治,细心检查,诊断准确,合理用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无一例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以良好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任职期内县医院得到的荣誉:1997年以来县医院先后被卫生部、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卫生厅等授予“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十佳医院”、全国卫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荣获的先进个人和荣誉称号:

1985年2月被评为宕昌县先进工作者;1986年9月被甘肃省政府征兵办公室评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1988年至2010年连续22年被县人民医院年终考核为优秀;1990年至1991年8月分别被县委、地委、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5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宕昌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卫生系统内科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并推荐为陇南地区113工程拔尖人选。

1999年9月被省人事厅、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医院优秀管理者”称号;2001年7月被中共陇南地委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3年7月1日被陇南地委、行署授予“全区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称号,受到表彰;2004年3月被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编委会编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一书,并颁发了入编证书;2004年12月被省人事厅、省红十字会授予“全省红十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7月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优秀医院管理者”称号;2006年8月被中国行业科学研究会授予“著名专家”称号。

2006年12月被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六批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奖励人民币1万元;2009年12月被卫生部、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其先进事迹分别刊登在新华社甘肃分社创办的《陇原先锋》,1997年以《在奉献中体现价值》为题,记述宕昌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何如玺的先进事迹。2000年春,以《锐意改革》为题,记述甘肃省宕昌县人民医院院长何如玺先进事迹,收录至《鲜红的党旗》一书中(新闻出版社二卷)。2000年、2003年、2009年分别入录于宕昌县人物志、宕昌县卫生志、宕昌县人民医院院志。2005年12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第4卷4版以《三十年风雨著华章》为题,记述宕昌县政协副主席、人民医院院长何如玺先进事迹。2005年中共甘肃省委主办的《党的建设》以《天使的心愿》为题,记述优秀共产党员、宕昌县人民医院院长何如玺的先进事迹。2006年1月,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中流砥柱》,刊登《甘肃宕昌县人民医院院长何如玺的先进事迹》。2007年其事迹录入《中共宕昌县委大事记(第一版)》。